政策加码CDMO产业,ADC药物商业化生产添新途径
来源: 医药魔方/yiyaomofang
10月16日,药明生物对外宣布其抗体偶联药物(ADC)原液和制剂厂(DP3)正式投入GMP商业化生产,同时与浙江医药控股子公司新码生物达成商业化生产战略合作,以支持后者ADC药物ARX788的III期临床研究及大规模商业化生产。医药魔方从合作双方了解到,这是继《药品管理法》修订以来,朝着MAH(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方向的首个ADC药物的合作案例。新码生物作为ARX788的委托方,对该药物的非临床研究、临床试验、及将来上市后研究、不良反应监测及报告与处理等承担责任;药明生物则是ARX788III期临床样品及后续上市商业化生产偶联原液和制剂成品的生产方。ADC药物由特异性靶向肿瘤细胞的单克隆抗体(mAb)与细胞毒素通过连接子(linker)偶联得到。理论上讲,该类药物结合了单抗的的特异性和经典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能够提高杀死肿瘤细胞的活性和降低非特异性毒性。ADC的结构和所需特性(图片来源: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1])
由于常被行业形象比喻为在“抗体上加弹头”,ADC药物也被行业称作“生物导弹”。然而,ADC药物的组装却不是简单地将抗体与毒素连接起来,尤其是在偶联这个阶段十分困难。ADC的毒性一直是比较大的挑战,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循环过程中细胞毒素过早释放(脱落)所造成的全身毒性,二是ADC本身可能的免疫原性、免疫毒性及靶向毒性。目前已上市或在研的ADC药物,偶联的小分子毒素量在特定偶联位置是不确定的,而且小分子毒素容易提前脱落,这就导致了ADC药物难以实现想象中的高疗效和低毒性。新码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梁学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ARX788分子采用了定点、定量和毒素不脱落的设计有可能在临床上带来高效低毒等益处。ADC生产涉及到高毒小分子的使用,其相关技术以及安全、环保方面的挑战需要丰富的生产经验和大量的设备投资,因此,ADC药物对偶联技术和生产条件的特殊要求也从一定范围限制了ADC药物的研发进展。2000年5月,全球首个ADC药物Mylotarg(吉妥珠单抗奥唑米星)被FDA加速批准上市,用于治疗首次复发、60岁以上、CD33+、不适合细胞毒化疗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然而在后续的研究中,该药物未表现出明显的生存获益,辉瑞便在2010年6月宣布将Mylotarg自主撤市。事实上,在2017年以前,ADC领域的新药开发并不活跃,全球仅有Adcetris、Kadcyla两款药物被批准上市。 随着定点偶联技术的发展,以及更有效的小分子细胞毒素和更加完善的抗体修饰技术的出现,ADC新药研发领域逐渐回暖。辉瑞的Mylotarg在撤市7年后被重新批准上市,则为ADC领域点了一把火。之后,3款新的ADC药物陆续获得FDA批准,阿斯利康斥资69亿美元从第一三共公司重金收购trastuzumab deruxtecan(该药10月17日向FDA递交BLA,并获得优先审评),一系列行业事件让ADC药物成为免疫治疗热潮后的行业关注焦点之一。
备注:Lumoxiti由anti-CD22单抗的Fv和Pseudomonas aeruginosa exotoxin A的PE38融合而成
中国市场上目前虽然尚无ADC药物获批上市,但并不缺乏玩家。武田公司于2019/4/28递交了注射用维布妥昔单抗上市申请(受理号JXSS1900015),有望成为第一个在境内获批的ADC药物。荣昌生物的抗Her2 ADC药物RC48也在今年6月的ASCO大会上大放异彩。据医药魔方NextPharma的收录,中国在研的ADC项目已经有33个,多数处于早期阶段。据了解,目前有70%~80%的ADC药物生产为外包,外包企业可提供包括小分子毒素、抗体以及偶联技术的开发,甚至后期临床使用的ADC药物的生产等服务。不过,仅有少数外包企业具有开发连接物和细胞毒素能力,能够提供ADC药物偶联技术服务的企业则更为稀缺。“目前全球大部分ADC药物中的毒素可能是在中国生产,抗体则可能在美国、中国或者其他国家生产,然后运到欧洲偶联,再运到美国灌装,可能再运到亚洲包装,整体运输成本非常高。”药明生物首席执行官(CEO)陈智胜告诉记者,“药明生物计划打造ADC药物一站式服务体系,即在药明生物无锡马山基地生产抗体,在上海金山由合全药业负责小分子毒素生产,最后在药明生物无锡高新区基地完成偶联和制剂灌装/冻干,200公里以内解决所有问题。”从2018年年初决定在无锡新区单独建立一个生产基地提供ADC药物一体化研发生产服务到如今该基地正式投入运营,仅用了不到一年半的时间。“ADC领域我们肯定会继续加码,现在ADC药物在全球的产能大概不到1吨,我们大概占全球产能的10%左右。”陈智胜补充道。ARX788是一款从Ambrx引进的ADC。梁学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当时签约的时候是三方协议,指定药明生物为ARX788进行后续的CRO服务,主要包括从工艺开发、放大到新药临床试验样品生产等全方位一体化研发服务,并为该项目在国内和国外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提供支持。“从2013年开始合作到现在也六年多的时间,我们自己认为做得还算比较顺利,主要表现在:项目已经顺利地推进到了I期临床的后期,并已向CDE提交申请开展II/III期临床研究。”梁学军娓娓道来。“作为浙江医药旗下的子公司,新码生物一直考虑自己建立厂房、自己生产这款药物。直到今年3月份,才放弃这个念头。其中一部分原因是考虑到建厂和运营成本及风险,另一方面是MAH被正式写入了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不过梁学军也提到,要真正做一个MAH,持证方压力其实挺大的,因为持证方对产品的质量风险负责。
“新码生物之所以委托药明生物来生产,一方面是对药明生物做过很充分的尽调,药明生物具有全球领先的质量控制和生产运营体系,能够满足新码生物对产品质量和推进实现商业化生产时间节点要求;另一方面则是新码生物通过此前考虑自建产线,对整个生产工艺过程非常熟悉,换句话说,新码生物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质控团队和管理体系,有信心和能力落实这个项目的实施。”梁学军进一步解释道。
陈智胜在启动仪式上介绍道,去年美国FDA批准了20个ADC药物临床试验申请,药明生物为其中4个项目的研发生产提供了服务。目前在药明生物平台开发的224个综合服务项目中,ADC药物有25个,其中大概10个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其他则处于早期开发阶段,药明生物希望以后每年新增5-10个ADC项目在其平台上开发。
药明生物此次与新码生物合作的ADC药物是该公司的第一个大规模商业化生产项目。据记者了解,国内目前ADC药物进展较快的有百奥泰的BAT8001(III期)和烟台荣昌的RC48(II期),这两家企业的产品皆是由自主建厂生产。
参考资料:
[1] Rachel S.Zolot et al.Antibody–drug conjugates.NRDD(2013)
点亮“在看”,好文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