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暖三凉”,孩子秋季的穿衣法则!

来源: 妈咪娃娃/mamiwawadajiazu


转眼入秋,天气逐渐转冷,秋季也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发期,所以很多家长开始给孩子添衣服,宁愿孩子热点也要穿的厚实,减少感冒咳嗽的风险。也有家长说春捂秋冻,要给宝宝少穿增强孩子的抗寒能力。


到底怎么穿呢?


今天为大家整理了“三暖三凉”的宝宝秋季穿衣的法则:


三暖三凉法则:

三暖:背暖、腹暖、足暖 

三凉:头凉、心胸凉、下身凉




三凉:头凉 心胸凉 下身凉


头要凉:从生理的角度来讲,宝宝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头部散发的。头热容易导致心烦、头晕而神昏。中医认为,头部最容易上火,宝宝患病先是头部发热。如果宝宝保持“头凉足暖”,则必定神清气爽,气血循环顺畅。


心胸凉:穿着过于厚重臃肿,会压迫胸部,影响正常的呼吸与心脏功能。从中医来看,心为火脏,如果感受热邪,内外俱热,容易造成心烦与内热,孩子轻则口干舌燥、好动,重则易惊、夜啼等症。


下身凉:孩子的下体要凉不要暖。为什么?朱丹溪说:在十六岁前,血气俱盛,如日方升,如月将圆,但阴气不足,此时下身衣服如果过厚过暖,就会妨碍阴气的增长。所以,以前孩子穿的“开裆裤”,可以说是孩子的养生裤,让下体透气保持凉爽。现代时代变了,连小宝宝有时候都不适合穿“开裆裤”,但是下体不要太暖,这个依旧非常重要,特别是纸尿裤要合理用。


另外注意孩子的裤带不要太紧了。因为人体的脾经、胃经、任督二脉、肝经、胆经等经脉都从腰部经过,如果松紧带把腰部勒紧了,会造成经络上下循环不畅、气血运行受阻。长时间这样容易导致孩子上热下寒!


秋冻,对于正常健康的孩子来说,微微冻一下,有利于孩子适应气候的变化,提高抗寒能力,但是对于小宝宝和体弱的孩子而言,三暖保暖要做到位哦,不要随意“冻一冻”。




三暖:背暖 腹暖 足暖


背要暖:保持背部“适当温暖”,可以预防疾病,减少感冒的机会。“适当温度”就是不可过暖。太过暖和,背部容易出汗,反而因背部受风,致使幼儿患病。


腹要暖:腹部是脾胃之所,保持腹部暖和就是保护脾胃。宝宝常常脾胃不足,当然空气直接刺激的腹部,宝宝就会肚子痛,从而损伤脾胃功能,使脾胃功能不能正常地运转,影响消化吸收。


足要暖足部是阴阳经穴交汇之处,皮肤神经末梢丰富,也是对外界最敏感的地方,宝宝的手脚保持温度,才能保持身体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



那么孩子的保暖工作到底有没有做到位,可以通过大椎穴来确定:

我们可以摸摸孩子后背的大椎穴周围区域的温度,因为大椎穴是手足三阳经及督脉之会,是体现一身阳气温度最直接的地方。如果大椎穴比较凉,一般是穿少了;如果微微有些潮湿,一般是穿多了。


另外,记得给孩子深秋穿衣服,最好是有领子的衣服,保护大椎穴不受凉,这样着凉生病的几率就会大大减少。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