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又被称为交子之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过去人认为,从立冬起,阳气潜藏,寒邪当令,养生应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立冬,是冬季的开始,
水冰地冻,万物收藏,
一岁终而一岁始。
冬季养生也要遵循天时,
早卧晚起,进补肾气。
进入立冬节气后,大地在深秋显露出的色彩会随着冰雪的来临,逐渐褪去
立冬三候
一候 | 水始冰
是说水从这时起,就会渐渐结冰,尤其是北方地区。
二候 | 地始冻
气温降到零度,土地表层开始冻结。
三候 | 雉入大水为蜃
雉,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三候时,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养生强调“无扰乎阳,早睡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说冬季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早睡晚起,则翌日精力充沛。上班族“晚起”可能很困难,但可尽量“早睡”、不熬夜、清晨寒冷刺激会引起血压明显升高,易诱发心梗、脑溢血等疾病的发生,因此提醒老年人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再进行晨练。
立冬后气温下降变化明显,晴朗无风时,常是“十月小阳春,无风暖融融”。一旦遇到强冷空气南下,有时不到一天时间,降温可接近8~10℃,极易感受风、寒之邪。人一旦受寒,就会损伤阳气,出现疾病复发、加重等现象。因此要注意防寒保暖,及时添加衣服。对于老人、儿童最好在立冬之后穿一件贴身棉背心;同时做好足部保暖工作,每晚睡前用温水泡脚,既能消除疲劳,又能御寒防冻,促进睡眠。
立冬季节气候干燥,早晚温差较大,加之立冬后易有霜雾,特别是大城市,大气中积累的水汽和污染微粒结合凝结后,形成浓雾,常会引起呼吸道疾病的传播,是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病的高发时节,因此,要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天天坚持冷水洗脸可提高皮肤、粘膜的耐寒能力,不易伤风感冒;在公共场所最好戴口罩以防交叉感染;高危人群应接种疫苗。
民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人们在这一天进行食补,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立冬饮食养生以增加热量为主,可适当多吃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但立冬进补不宜过于燥热,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和甘润生津之品,如乌骨鸡、鸭、核桃、银耳蜂蜜、藕等。深秋季节气候干燥,宜多饮水,建议把进补的物品制成汤水服用。如虫草炖老鸭、萝卜排骨汤、花生红枣粥、黑芝麻糊等。此外,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增强机体抵抗力。
立冬后学会 5“防”很重要
腰部为“带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
具体的做法是: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可以经常做足浴。足浴要注意3点:一是温度,水温最好40左右,水淹没踝关节处;二是时间,每次浸泡20—30分钟,不时添加热水保持水温;三是按摩,泡足后擦干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3分钟。
立冬之后“凉燥”更明显,鼻炎成了许多人的大麻烦。不妨以寒制寒,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错办法。
秋冬是颈椎病高发的季节。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充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穿立领装不但能挡住寒风,还能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高血压病、心血管病等都有一定好处。
风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见的毛病。专家称,症状较轻的,可选用一些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有歌云:“一把糯米煮成汤,七根葱白七片姜,熬熟兑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温服后上床盖被,微热而出小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