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APTEP君也认为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设备是“作秀”,没什么用处,相比普通塑料垃圾桶,成本高,投入大,对垃圾减量似乎也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效果。但是,在跟大数据专家刘勇先生一番深入交流以后,APTEP君改变了观点: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设备不是没有效果的“作秀”,而是实实在在会深刻改变整个环卫行业,更会深刻改变整个社区居民的行为习惯和社会治理模式。
刘勇先生问了几个问题:
“假如某市要上马一个垃圾焚烧厂,日处理量是2000吨合适呢?还是5000吨合适?是一次性建成?还是分期建成呢?工艺参数该怎么确定?如何实时掌握垃圾质量的波动?上级机关的批准,或者否决,依据是什么呢?”
“有项目可研报告。”
“那么项目可研报告的编制,又是依据什么呢?”
“有指南,有规范,也有调查。”
“那指南规范的制订又是依据什么呢?调查有多深入可靠呢?”
APTEP君意识到,如果这样刨根究底地追问下去,所有问题都指向了一个终极源头:数据!没错,是大数据!
大数据究竟是什么?有什么用处?它能做些什么?普通人其实很懵懂。如果要用一句大家都能理解的话来描述它,那么,“数据就是情报,大数据就是海量的情报资源”。信息化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让人们原先感性认识的物质世界越来越数据化,所以说,数据也是物质的,是孤独高傲和冰冷的,它有什么用处,能做什么事情,需要“分析”这团火来让它达成使命。没有“分析”,数据仅仅就是一堆杂乱无序的碎片化的“客观存在”。
刘勇先生的问题,无疑告诉我们,高质量以及足够多的社区居民垃圾产生和投放数据,对公共决策以及环卫设施的运营有多么的重要。垃圾分类不光是件“事”,还是数据产生的源头,而智能回收设备,其实质就是“数据采集终端”。问题是,这些数据有没有价值?值不值得投放智能设备来采集?
当然有价值!每天产生多少垃圾?需要建多大规模的处理设施来配套?未来趋势变化是什么样?各类垃圾都去哪了?为什么收集量和堆肥处理量、焚烧填埋量不一致?垃圾质量和成份季节性变化怎样?终端处理设施该如何实时响应这种变化?等等!数据的价值在于使用,没有使用,自然就没有价值,只有存在!
事实上,围绕智能回收设备,还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而这些应用场景,极有可能会深刻改变中国社会现时的治理模式和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