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十月节。
立字解见前。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也。
地始冻。土气凝寒,未至于拆。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此时,地球位于赤纬-16°19',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仅有33°47'。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中国民间以立冬为冬季之始,立冬期间,有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人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一根竹子,造就的平民乐器。
芦笙,传统民间艺术,
是少数民族特别喜爱的古老乐器之一。
每逢喜庆/丰收的日子就吹起芦笙来,
用音符蔓延五谷丰登的欢喜。
源自一千多年的古老传承,
有着温润坚固的铜身和温暖热情的碳心,
匠人们再赋予它们玲珑别致的风雅。
它不但是寒冬天里的暖心存在,
更是案头上雅致的清玩。
立冬后,就意味着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至于养生方面,立冬时应该遵循滋阴潜阳的原则。
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中国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在寒冷的天气中,应该多吃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这样不仅能使身体更强壮,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
饺子
立冬是秋冬节气之交,交子之时吃饺子,为新旧交替之意;
有才何须多开口,万般滋味肚中藏;
秋冬之饺,请多多包涵。
羊肉
温暖的胃,是对抗寒冬的必须;
《本草纲目》有载:“羊肉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
羊肉火锅搭配蔬菜是入冬进补食选。
姜母鸭
鸭肉一直是滋补、养胃的好食材,更是餐桌上常见的一道菜肴,
而姜母鸭温而不燥,滋而不腻,食之有味,
正是适合此时进补的越冬之王。
樱桃素有补血的功能,如果患有贫血,气血不足,血色素低的人都可以通过吃樱桃进行调理。但是樱桃本身带有温补的功效,多吃会引起燥热,因此有喉咙痛或者本身已经上火的人就要少吃了。
红枣是富含维生素的一种食物,晒干后可以煲汤,平日当做水果和零食来吃还可以养生。其中丰富的果糖和各种氨基酸可以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体内新细胞的迅速生成,增强造血功能。
冬天吃甘蔗可以帮助调理气血,因为甘蔗里面含有大量的铁、钙、锌等微量元素,而且铁的含量尤其多,每公斤含铁9毫克,居水果之首,因此甘蔗也被称为“补血果”。
易患冬季疾病的人:中医认为,一般冬季患病主要是肾阳不足,肾气亏虚。这类人可取鹿茸粉、黄芪粉各一袋,用温水直接冲泡即可。鹿茸粉+黄芪粉组方搭配具有益气补血、补肾壮阳的养生功效,是您秋冬季节补血御寒的另一种选择。
温馨提示
冬令进补并非每个人都要吃补药。年轻力壮和体质强健的人,就不必要进补,即使身体虚弱,适宜进补的人,也应该根据体质状况,对症下药,才能起到补虚扶正,补益强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