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有基础疾病或年老体弱的人群尤为高发。为了帮助大家有效预防和控制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今天,我们请来了专家,为大家讲解冬季呼吸系统疾病的基本预防知识,助大家增强和提高自我防病意识和能力,远离呼吸道疾病。
受访专家:李峥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
冬季呼吸道疾病主要类型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极易变异,人对变异后的病毒株缺乏免疫力,甲型病毒多为大流行;乙型病毒多为局限型流行;丙型病毒多为散发型。
临床表现:流感的症状虽与普通感冒有些相近,但更为严重:急起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可伴有咽痛、干咳、流鼻涕、流泪等呼吸道症状,少数病例有厌食腹痛、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更为严重的是,流感可并发肺炎、脑病、心肌炎和心内膜炎等,特别是年老体弱或伴有心血管、慢性呼吸道疾病者或婴儿,可因流感本身或其合并症引起死亡。
传染源: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和接触传播。
人群易感性:由于流感病毒不断发生变异,使人群对其普遍易感,可引起反复发病。
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多由感染、理化刺激或过敏引起气管和支气管粘膜的急性炎症。
临床表现:一般先有鼻塞、流涕、咽痛、头痛、畏寒、发热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并有咳嗽、开始为刺激性干咳,伴胸骨下疼痛,1天-2天后有粘痰,偶尔有血丝。
治疗:要对症治疗,发热者可选用退热药物,咳嗽咳痰者可选用化痰、止咳药物,发热咳嗽吐浓痰者,血常规白细胞升高可加用抗生素。另外,要注意休息、保暖、多饮水。
肺炎是指肺泡腔和间质组织在内的急性肺实质感染性病变,多为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等感染引起。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成人最常见的病因是细菌感染。
传染源:病人是传染源。
传播途径: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
易感人群:免疫力低下者或患慢性疾病患者以及老年人等。
治疗:根据感染病原体的不同,应用不同药物。细菌性肺炎需应用抗生素;病毒感染需应用抗病毒药物;支原体、衣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应用相应药物,并辅以止咳、化痰、扩张气道、退热等对症治疗。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呼气流速受限,但部分可自然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临床症状: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痰等。典型的表现是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紫绀等。哮喘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数小时至数天。早期或轻症的患者多数以发作性咳嗽和胸闷为主要表现。
治疗:要脱离致敏原,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吸入激素、支气管扩张等药物治疗。要定期随访,坚持长期用药。
预防呼吸道疾病的措施
不但要戒烟,而且还要避免被动吸烟。因为烟中的化学物质如焦油、尼古丁、氰氢酸等,可作用于植物神经,引起支气管的痉挛,从而增加呼吸道阻力。另外,吸烟还可损伤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及其纤毛,使支气管粘膜分泌物增多,降低肺的净化功能,易引起病原菌在肺及支气管内的繁殖,引发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慢性疾病,是肿瘤发生的病因。
在气候变冷的季节,患者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因为寒冷一方面可降低支气管的防御功能,另一方面可反射地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粘膜血液循环障碍和分泌物排出受阻,可发生继发性感染。
适当的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和心、肺的贮备能力。
注意个人保护,预防感冒发生,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有条件者可做耐寒锻炼以预防感冒。
避免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避免接触过敏原。
多饮水,加强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保证足够的营养,以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防止过度紧张和疲劳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尽可能不去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
如觉身体不适应立即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发现传染性疾病,及早隔离及治疗。
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接种流感、肺炎等疫苗,预防相应的呼吸道传染病。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和家属、医师等一起制订个体化的锻炼计划。呼吸康复锻炼计划重点在提高整体生活活动水平,增强活动耐力,提高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提高自尊。
总之,我们要通过有效的措施,完善的防控机制,科学的自我保健方法以预防冬季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确保身体健康。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供稿
通讯员:李健 张硕
编辑:康小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