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来源: 昆嵛山自然保护区卫生健康/kyqshsw
编者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为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指明了前进方向。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一次系统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图谱,它由13个部分组成。这13个部分如何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独有的“中国制度”?“中国制度”有着怎样的优势和特色?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策划《“中国制度”十三讲》,邀请权威专家解读“中国制度”。第七讲: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主讲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副司长杨志光、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副司长杨志光认为,“病有所医”是深化医改的重要目标。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自觉行动,是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


杨志光: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可以说实现“病有所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保障人民健康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实现“病有所医”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不但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还希望不得病、少得病,看病更舒心、服务更体贴,这就要求我们实现病有所医,切实保障好人民健康。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认为,做好“老有所养”对国家、民族、社会来说都意义重大。


李邦华:从国家角度来说,目前我国有2.5亿老年人,而且老年人口还在不断增加,老有所养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应该说,国家对老有所养有重大的制度设计。从民族来说,养老孝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需要继续传承和发扬。从社会来说,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老有所养、健康长寿是每个家庭、每个人的期盼。做好养老工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要事,也是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大事,十九届四中全会对老有所养做出了重要部署。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方面,杨志光分析,实现“病有所医”应该包括三方面内容——“让群众少得病、得了病有地方看,要看得起。”具体讲,要从落实坚持预防为主的理念,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两个重点问题进行发力。


杨志光:看病难方面,要持续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解决卫生健康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一是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包括通过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推进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建设,做细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健康等,破解优质医疗资源配置的结构性矛盾,构建科学合理的诊疗模式和就医秩序。二是加快优化服务体系。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县域综合医改,整合优化县域资源配置,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深化基层运行与分配机制改革,注重发挥中医药作用,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等,推动建立中国特色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三是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杨志光分析,在看病贵方面,要实行“三医”联动。当前导致看病贵的主要因素是药品价格虚高、医疗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过快等,涉及医疗、医保、医药三个方面,问题相互交织叠加。


杨志光:一是降低药品费用。组织实施药品集中采购,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落实仿制药供应保障和使用政策。加强医疗机构药品管理和规范使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加大对抗生素、辅助性和营养性药品的使用监控,进一步规范医用耗材使用。二是扩大保障效应。进一步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推动对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实行医保总额预付,建立“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机制等,充分发挥医保的基础性作用。三是规范服务行为。加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的协调机制和督查机制,加强全行业、全流程、综合协同监管,进一步规范和优化医疗服务供给。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老有所养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李邦华在解读中谈到,党中央高度重视老有所养工作,要推动老有所养制度取得重大突破。


李邦华:进一步强化政府兜底线保基本职责。这个底线就是城乡特困供养服务制度和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要切实兜住。基本就是,要以满足所有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为方向,以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为重点,加快建立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制度。进一步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衔接的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无论是在家里、在社区中、在养老机构中都能得到较好服务,满足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医疗康复、健康管理等各方面需求,实现健康长寿、老有所养。


总体上看,我国老有所养面临着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口规模大等重大挑战,党的十九大把老有所养列为了亟待补齐的民生短板之一。李邦华分析,持续做好老有所养工作,还要进一步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作用,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李邦华:继续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完善持续优惠政策,让社会力量成为提供养老服务的主体。支持养老服务与文化、旅游、体育、教育、健康、养生、金融等行业融合发展,创新和丰富养老服务业新模式与新业态。完善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确保养老服务安全,让老年人安心养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服务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让养老服务更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