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怎么办?不妨听下专家建议的这11个妙招!
来源: 香雪制药/XPHCN-Xiangxue
秋冬季节可谓是“咳嗽季”,有的人咳痰,有的人干咳,有的咳黄痰,有的伴有咽痒咽痛,有的又伴有喉中鸣响,进而引发哮喘,更有的人反反复复常年不愈......
中医认为,不同类型的咳嗽病因不同,防治方法和养生药膳亦不同。那么,今天就由专家德叔说说,如何应对风寒咳、燥咳、脾虚咳。本期内容,源自由香雪制药、大参林、海王星辰支持,羊城晚报、广东省中医院倡导并开展的“德叔医古”名医面对面公益讲座,邀请了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教授,来和大家聊聊近期大家比较关注的「秋冬护肺 远离咳喘」。
/ 01 /
风寒咳嗽,是因为身体的防护门关不严实(表不固),导致风寒之邪找上门来引起的咳嗽,主要症状为咳嗽、喉咙痒,有痰、色白,鼻塞、流清涕、怕风怕冷、气紧等。1、防风防寒,注意保暖。比如晨起多穿件衣服;入夜玩手机、电脑时,颈肩部注意保暖等。
2、适当锻炼身体,养足体内阳气。比如,选择最佳运动时间和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中老年人适合打太极、练八段锦;学生及上班族,有空多散步,吸收深秋自然界的阳气。
1、穴位按摩,可以选择“肺俞、风府、风门”三个穴位,有祛风散寒,止咳化痰之功效;只需每日用拇指或食指指腹,置于穴位处按揉,力度要适中。每个穴位按揉150-200次,每日1次即可。
2、艾灸疗法,选择“涌泉、肺俞、风门、足三里”四个穴位,有温肺散寒止咳之功效;操作方法是将点燃的艾条置于离皮肤2-3cm处进行熏灸。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1周灸2-3次。
3、中药沐足疗法,用艾叶30克、紫苏叶30克、生姜20克,此方有疏风散寒止咳的功效。只需将上述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40分钟。取药汁倒入泡脚盆中,待温时(水温45℃左右为宜,糖尿病人不宜泡脚)开始泡脚,每天10-15分钟,1周4-5次。
4、食疗药膳(辅助),推荐橘红苏叶饮和杏仁橘红炖鹧鸪两款药膳,对风寒咳嗽有辅助治疗作用。
化橘红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化州柚,一种是普通柚。但只有化州柚加工而来的化橘红才是正宗化州橘红。两者除了来源不同外,在外观和效用成分、疗效、价格上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
正宗化橘红(毛橘红):特产于化州,果实表面有浓密的绒毛,味道香浓,外皮黄棕色,内表皮多为黄白色。
其他橘红(光橘红):全国各地均可产,不具有道地性。果实表面没有绒毛,光滑、偏黑、多皱纹,一般切成丝状,外表面黄色,多皱纹,内表面白色,质地泡软,略有柔润性,不似化橘红质脆易折断。
/ 02 /
燥咳也是秋冬季常见的咳嗽,有内外两种病因,外因是不慎着凉后受风,而秋天燥邪表现的很活跃,风邪带着燥邪来光顾;内因是嗜食辛辣之品或肺本身有问题,即肺阴虚。
主要症状表现为干咳、少痰或没什么痰,又或者痰比较粘,不容易咯出来或痰中有血丝,口干、咽燥、声音嘶哑等症状。
1、防风在先,保暖与微冻无缝连接。比如,起风时,戴丝巾或穿圆领衣服,防止秋风袭击颈肩背部;咳嗽急性发作期间,适当添加衣物。
2、多喝温水或蜂蜜水,润秋燥。晨起喝点淡盐水,晚上喝点蜂蜜水。
1、穴位按摩,选择“天突、列缺、鱼际”三个穴位按揉,有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只需用拇指或食指指腹,置于穴位处按揉,力度要适中。每个穴位按揉150-200次,每日1次即可。
2、刮痧,选择“中府、照海及颈椎风府到大椎穴处”,有养阴、利咽、降肺气之功效。先将刮痧油均匀涂抹在操作部位,刮痧板与皮肤呈45°,由上到下轻轻刮;力度及速度要均匀,以患者能耐受为主,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每周1次。
3、食疗药膳(辅助),推荐杏仁炖雪梨和沙参玉竹煲老鸭两款针对燥咳的药膳,可清热降噪,辅助治燥咳。
/ 03 /
所谓脾虚咳,是因为饮食不当或思虑过多,伤到了脾,脾虚则容易生湿、生痰。主要症状是咳嗽反复发作、痰多,晨起或食后加重,总觉得很累,打不起精神,大便烂、胸闷等。
1、少吃煎炸、油腻、寒凉之品及五谷杂粮。比如油条、烧鹅等烧烤等煎炸油腻之品,避免影响脾胃运化;寒凉食物最容易伤脾;少吃番薯、玉米、芋头等粗粮,此类食物会增加脾胃负担。
2、适当放松,切忌思考过度。中医认为,忧思伤脾,如今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人们心理承受能力差,思考过多自然会影响脾胃正常的运化。
1、穴位按摩,选择“足三里、三阴交、丰隆”三个穴位,有健脾化痰止咳的功效。只需用拇指或食指指腹,置于穴位处按揉,力度要适中。每个穴位按揉150-200次,每日1次即可。
2、艾灸疗法选择“脾俞、肺俞、胃俞、风门”四个穴位,有祛风健脾化痰之功效。只要将点燃的艾条置于离皮肤2-3cm处,进行熏灸。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1周灸2-3次。注意:艾灸之后觉得有点燥热,可喝点淡盐水!
3、食疗药膳(辅助),推荐太子参核桃粥和陈皮五指毛桃煲竹丝鸡两款药膳,有助于补脾止咳。
/ 04 /
日常坚持做养肺呼吸操,可以提高肺功能,有效抵御呼吸道疾病的侵袭。
动作要领: 深吸气、慢呼气、腹式呼吸 。一手轻放在胸部,另一手轻放于腹部;深吸气时, 腹部的手要随着腹部的运动鼓起来;慢呼气时,可以将嘴唇缩起, 将吸入的空气细长地吐出 。本文素材来源于《德叔医古》名医面对面公益讲座,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声明:本文仅供参考学习,若来源标注出错或侵犯到您的权利,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