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来源:中国证券报;图片来源:360图片搜索
本公众号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
导语:院外销售将成中国医药零售市场的下一个风口。自“4+7”带量采购扩面至全国范围后,中标药品价格大幅下降,随着一致性评价的推进,将来会有二三百个品种纳入全国集采范围。这样一来,药品不再是医院的利润中心,各省都在探索推进处方外流,处方外流成大趋势。
新医改背景下,DTP(Directto Patient),即院外药房营销模式,将是医药企业的不二选择。业内人士预计,到2020年,处方药院外市场销售规模接近2500亿元。
药店需练好三大内功
对于连锁药房来说,处方药院外销售能锻炼其对医院药品的供应能力,以及建立经营管理医院药品的经验,可以为将来承接大规模处方外流打下良好基础。
药店须做出三大改变,助力承接新品种。首先是提高药事服务能力,向半医疗机构转变。政策大力推进处方外流,流到DTP药房的产品越来越多对于药店来说是重要的发展机会。但这些产品的学术性很强,未来零售药店想要承接处方药销售,必须具备专业药事管理能力及医疗服务水平,才能给予患者以指导,从而获得患者的信任,否则,又可能沦为普通的以药品销售为主的药店。
其次是向慢性病药品延伸。从现在已经成熟的DTP药房的盈利能力的角度来看,高端新特药体现出“高毛利”特征,但高端药品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且“4+7”等政策也迫使很大一部分常用药、慢性病药品向DTP院外药房流入。因此,DTP药房在品类选择上要尽量争取高端药品,然后再尽可能争取慢性病等常用药品。由于高端药品对药店的要求比较高,所以,药店要在相关软硬件上进行调整升级,这是很多DTP药房短时间内难以达到的。慢病患者在病情稳定下,再次购药不需要再去医院排队,无疑慢性病药品承接将是处方外流承接的一个趋势,也是DTP药房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第三是设置合理品类价格梯度,更大范围吸引患者。DTP药房不能只倾向于高毛利的新特药,“类DTP药房”将是现有药房未来的转型必经之路,有利于客流的增加和整体利润的增加。根据药品性质,可以引进三个梯度产品:最底一级的是普通常用药品;中间主要是大品牌慢性病药品,包括合资企业和国内一些知名企业的品牌产品;再往上就是高端新特药、特殊疾病产品。这个梯度设置不仅反映了药品的价格分层,同时也有利于药房对不同类型客流的吸引,最大化吸引目标客流量。
面临两大挑战
DTP业务目前至少面临两大难关。首先是高价药处方外流的可能性低,其次是随着医保支付价的推开,药店很难获得高额的收益。二者将决定DTP业务是否能成为蓝海市场。
在医院内,医院和医生对新特药及其背后的利益将更好把控,部分高价药的处方流出可能性很低。由于药品一致性评价的完成仍需一定的时间,大部分药品还不能进入带量采购的范围,这部分药品未来将成为医院和医生主要的利益来源。这些药品的处方,医院也没有动力将其外流。
随着全国集采的推开,对全国的药价将形成巨大的挤压。在医保支付价推开后,零售端按照医保支付价支付药品使得外流的处方不再有高额的收益,即使只从药品买卖的角度来看,部分药品已经很难产生符合零售端期望的利润。
变革中前进,名扬与您共渡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