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丨医学领域这6人增选入 2019中国科学院院士!

来源: 县域卫生/zgxyws88


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22日公布。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规定,2019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6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有10人入选,其中6人从事医学领域研究,所涉领域为生殖医学、免疫学、生物影像学、神经胜利和药理学、肿瘤学、中医内科学、口腔医学。


记者丨李小麦
编辑丨李小麦



陈子江(女):遗传病史家庭拥有健康孩子


陈子江,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大学副校长、齐鲁医学院院长。
 
陈子江教授近20年来主要从事妇产科生殖医学,生殖内分泌疾病及遗传优生、不孕不育症的诊治临床和研究,在生殖医学理论创新、辅助生殖技术转化和疾病遗传机制的解析等方面做出系统性、原创性贡献,发表包括新英格兰医学期刊、柳叶刀等在内的200多篇论文。
 
陈子江教授创建了我国生殖医学领域唯一的“国家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创人类宫腔配子移植术(GIUT)、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超声微创治疗术等,先后诞生世界首例GIUT试管婴儿和中国首例IVM试管婴儿等,其领导团队辅助生殖技术(ART)成功率达55%,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和遗传病防治紧密结合,陈子江教授自主开发应用了覆盖100多种遗传病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诞生国内首例遗传性耳聋、肝豆状核变性等基因携带者的健康子代,每年帮助1000多个具有遗传病史的家庭拥有健康孩子,为提高人口素质作出了重要贡献。


董晨免疫学领域的坚守者


董晨是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院长,也是清华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从1990年读博算起,董晨教授已经在免疫学领域坚持了近30年。

在免疫学研究领域,董晨教授取得了开创性的科研成果,发表科研论文240余篇,连续6年入选“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他是国际著名免疫学家,在炎症和肿瘤疾病领域开展了创新研究,尤其是在T细胞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免疫性疾病带来新的研究方向和治疗手段。并曾任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 Anderson 癌症中心终身讲席教授、炎症与肿瘤中心主任。


骆清铭:将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空间分辨率提高5


骆清铭,生物影像学家,现为海南大学教授、校长和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主任。曾获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骆清铭在生物结构、功能及多分子事件信息获取方面做出了较系统的创新性成果,创建了具有亚微米体素分辨率的全脑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MOST)原理和技术,绘制出亚细胞分辨的小鼠全脑三维神经元联接图谱。建立的全脑介观图谱绘制体系已在脑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应用,为研究神经元类型、神经环路和脑疾病模型等提供了重要手段。

此外,骆清铭还提出了一种脑功能多通道近红外光学成像方法,检测到视皮层神经活动的快信号;提出了一种时间衬比分析方法,将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空间分辨率提高5倍。在光学分子成像领域,他观察到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探针存在双光子高阶光漂白效应,构建了多种基于荧光蛋白的分子探针,实现了活细胞中多对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并行成像检测。


马兰 解开毒瘾密码的女科学家

 
马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脑科学研究院院长、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脑科学前沿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

每年的6月26日,对于马兰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是世界禁毒日。20多前年,当她从美国归来,就开始从事“药物成瘾机制”的研究。她曾说:“目标只有一个,研制出真正的戒毒药。”在复旦大学枫林校区,马兰和她的团队,完成了一篇篇不断解开毒瘾“密码”的论文,站在了学术研究的国际顶峰。
 
马兰长期从事药物成瘾和记忆机制研究。1982年1月毕业于沈阳药学院(现沈阳药科大学)药学系,1984年12月获得中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1990年12月获得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博士学位,1991年-1995年先后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和拜耳公司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5年12月起担任上海医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至今。


宋尔卫乳腺癌保留乳房根治术的先行者


宋尔卫,2000年获中山医科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院长。

宋尔卫教授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培养的首位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在国内早期开展乳腺癌保留乳房根治术,并发现保乳术保留的肿瘤微环境组织对后续抗肿瘤免疫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仝小林提高中医疗效彰显中医魅力


中医内科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央保健医生。长期致力于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研究,在现代中医诊疗体系和方药量效学科的构建等方面做出了扎实而卓越的贡献。

仝小林聚焦提高中医疗效这一核心问题,以糖尿病为示范,构建了核心病机-分类-分期-分证的中医诊疗新体系,创制系列治法方药,研究成果形成首部《国际中医药糖尿病诊疗指南》和我国《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并被西医《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整体纳入。针对影响中医药疗效的关键因素——方药剂量,他构建了方药量效理论框架,为合理用药提供了剂量规范和科学依据,显著提高了急危重症疗效。

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省部级著作一等奖3项、国家图书特别奖1项。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发表相关论文292篇,其中SCI68篇。药物发明专利23项,转让20项,获新药证书1项。

 王松灵:口腔颌面外科学科带头人


王松灵,首都医科大学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口腔转化医学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口腔医学研究所副所长。

王松灵教授长期致力于唾液腺疾病诊治及基础研究、牙发育和再生研究,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口腔颌面外科学科带头人,尤其擅长唾液腺疑难疾病的诊治。

王松灵教授以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12篇,其中在PNAS、Blood、Nat Commun及口腔医学权威期刊JDR(8篇)等发表SCI论文103篇,应邀为JDR等期刊撰写review11篇。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均排名第一)、国际口腔权威威廉盖茨奖、国际再生医学及干细胞奖。获2017年吴阶平医药创新奖、2018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019年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19年当选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Fellowship ad homin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