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关于锡林郭勒盟鼠疫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不少人谈鼠色变,其实大可不必,鼠疫是可防可控可治的,那么鼠疫究竟是什么?我们到底该如何防治?
一、鼠疫是可以有效治疗的鼠疫是古老的细菌性传染病,临床上可以使用多种有效抗生素进行治疗。病人如果能够早期就诊,并得到规范有效治疗,治愈率非常高。可疑接触者也可通过预防性服药而避免发病。
二、鼠疫的传播
1.传染源
(1)鼠疫染疫动物。自然感染鼠疫的动物都可以作为人间鼠疫的传染源,最主要的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如鼠类、旱獭等。
(2)鼠疫患者。主要是肺鼠疫患者,在疾病早期即具有传染性。败血型鼠疫、腺肿发生破溃的腺鼠疫患者等也可作为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不具有传染性。
2.传播途径鼠疫可以经鼠蚤叮咬、破溃皮肤接触和呼吸道飞沫传播。动物和人间鼠疫的传播主要以鼠蚤为媒介,蚤叮咬带病菌的鼠或其他啮齿动物,再叮咬人时引起感染。人类鼠疫的首发病例多由跳蚤叮咬所致。少数病人是因捕猎、宰杀、剥食患病动物的皮、肉或直接接触病人的痰液、脓液、血液,经由皮肤或粘膜的伤口而感染鼠疫病菌。肺鼠疫病人可以通过咳嗽、谈话、呼吸等,借飞沫形成“人→人”的传播,可以造成人间鼠疫的大流行。
3.人群易感性人类对鼠疫普遍易感,没有天然免疫力,在流行病学上表现出的差异与接触传染源的机会和频次有关。
三、鼠疫的主要表现鼠疫的潜伏期较短,一般在1-6天之间,多为2-3天,个别病例可达8-9天。根据不同的感染部位和临床表现可以将鼠疫分为腺鼠疫、肺鼠疫、败血症型鼠疫、轻型鼠疫和其他少见类型鼠疫。轻型病人表现为低热,全身症状轻微,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可能伴有化脓。 腺鼠疫最为常见,除全身症状外,主要表现为急性淋巴结炎。在蚤叮咬的局部出现疼痛、红斑,可以形成疱疹、脓疱甚至发展形成疖、痈。叮咬附近区域的淋巴结出现肿大、疼痛,治疗不及时可以迅速化脓、破溃,使病人疼痛难忍,无法活动。最常发生的部位是腹股沟区的淋巴结,其次是腋下、颈部及颌下的淋巴结。肺鼠疫病人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起病24-36小时内出现胸痛、咳嗽、咳大量鲜红色血痰,呼吸困难和发绀迅速加重,抢救不及时2到3天内死亡。败血症型鼠疫最为凶险,病人出现神志不清、谵妄或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有皮肤黏膜出血、鼻出血、便血、血尿等。病死率几乎达到100%。
四、鼠疫的诊断和治疗1.对鼠疫患者的直接接触者、被疫区跳蚤叮咬的人、接触了染疫动物分泌物及血液者,均应当进行鼠疫预防性治疗。药物:可选用四环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磺胺、环丙沙星等。必要时可肌肉注射链霉素进行预防性治疗,疗程均为7天。2.对确诊或疑似鼠疫患者:就地隔离病人,严格控制病人与外界接触。药物:首选链霉素治疗,以早期足量投药为益;用磺胺类药物作为辅助治疗或人群的预防投药;用特效抗菌素的同时,加用强心和利尿剂,以缓解鼠疫菌释放的毒素对心、肾功能的影响。
五、鼠疫“三不三报”制度“三不”制度:
1.不私自捕猎老鼠等动物;
2.不剥食老鼠等动物;
3.不私自携带老鼠等动物及其产品出疫区;
“三报”制度:
1.发现病(死)旱獭和其它病(死)动物要报告;
2.发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应立即报告;
3.发现原因不明的高热病人和急死病人应立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