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正传(上):人民对市场化说不!

来源: 拇指医药/muzhiyiyao

医改在“深水区”一呆就是七八年,或许是因为一根管子进水,一根管子出水,水没见浅下去,人也没见游上来。其实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从上到下大家心里都清楚的很。



文:稿王     编辑:说不得




2006年的9月26日,一个网页悄然挂上了国家发改委的网站。
这个域名为   http://www.ndrc.gov.cn/yjzx/yjzx_add_jb.jsp?SiteId=12    的网页早已不能打开。准确地说,它只存在了96天。
网页的内容是:我为医改建言献策,当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据发改委有关同志事后确认,开通期间这个网页共收到14000多条的意见,几百封来信和方案。这些来信和方案是什么样的?试着摘抄几例:

建立平民医院,专用廉价原名原药,诊治过程尽量靠医生辩症学识(一般不用仪器),重新恢复老药厂生产。

病人可以到任何一家具备合格资质的医院看病,医生开具电子处方;病人拿着打印的药方到医药及器械销售公司按处方购买,医院无权指定,病人可自主选择。

国家给看不起病的穷人医疗救助,私人企业必须强制给工人交医保,保证低收入者看得起病。

 14000多条意见中绝大部分都是这种,透露着人民群众对医药相关各领域的种种不满情绪。
在这之前的2005年7月,《中国青年报》独家刊载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部所做的医改研究报告,认为肇始于1996年的“卫生改革”基本不成功。

(图片来自中国青年报官网所载当年的报道)
“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1992年9月,卫生部贯彻中央文件提出了“建设靠国家,吃饭靠自己”的理念,要求医院“以工助医、以副补主”,激励医院搞创收,医疗系统一下“搞活”了。
《中国卫生年鉴》记载:

1992年上海市卫生系统企业总产值为5.92亿元,利税总额6680万元,上交主办单位1831.6万元。而从1981年兴办产业的10年里,上海卫生系统累计上交才4841万元。

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大历史背景中独特的一幕,当时叫做“搞三产”。不光卫生系统,部队、学校、电力、邮政、水利、交通……几乎各个涉及公共利益的部门都在搞三产,更不要说国有生产企业、商业企业等经营性部门了。今天我们身边的莆田系医院以及很多业已成名的制药企业,很多都是当年的“三产”发展而来。
“搞活”的结果是收入上来了,还诞生了一批有口皆碑的明星品牌,包括配方食品、护手霜、月饼……
当然,另一方面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患者就诊费用增加,看病越来越贵。在医院医生、制药企业、患者三者矛盾中,人群最多的患者群体利益开始失去保障。



1



2005年的报告,让“医改不能市场化”成为共识,并直接促成了2006年6月30日国务院第141次常务会议决定,成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启动新一轮医改。
发改委的建言献策网页,是医改“工作小组”中的一小部分,但却是对公众影响最大的工作。
作为牵头单位之一,发改委和原卫生部要协调财政部、原人事部等多个部门,设计一套方案,没方向是很正常的。这一点发改委负责人在2007年初两会回答记者提问时也直言不讳,所以在官网上,发改委让民众参与“建言献策”。
2007年,“工作小组”将出方案的工作“外包”给了7家中外机构,包括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国研中心、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麦肯锡、北京师范大学博采众长是工作小组的本意,但这一做法直接导致了此后多年间,各提议方对方案的解读存在偏差。
在汇总各家方案的基础上,2008年2月,新一轮医改方案的征求意见稿大体成型。2009年4月6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代表医改“总纲领”的《意见》虽然出来了,但各方都在观望。在破解“医院医生、制药企业、患者”铁三角关系的问题上,新医改方案从整体来看是做增量的,四大体系中有三项集中在增加医疗服务和强化医疗保障上。
这使得一批代表医药行业利益的行业协会、专家学者弹冠相庆。医改就是改医”,这是当年学术界的主流论调。
“改医”的论调颇有市场,是因为覆盖中国广大范围的农村和基层的医疗服务的确缺乏。大量基层的医疗需求得不到满足,被迫转向一二线大城市和大三甲医院寻求医疗资源,导致“全国看病上北京”的矛盾十分突出。另一方面,医保覆盖力度不足,患者个人负担还比较重,在具体业务上,不同医院临床诊疗路径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医疗服务的价格差异很大。
要解决这些矛盾,政府投入必不可缺。理想状态是:政府将各级医疗机构建设好,资源配备齐,医保基金充实足,配套以规划临床路径,统一电子病历,适当引入社会资本充实医疗服务盲点。再加上四大体系里面的基本药物制度,把规划好路径的成本大体确定下来,这盘医改的棋就能下的很漂亮。




2



医保、基本药物、基层医院建设、公共卫生服务、公立医院改革,这是医改《意见》中确定的五项重点改革任务,医改方案里,这五项工作总共预计花费8500亿元,这个数是几个相关部门共同测算的。
实际当医改运行到第三年,开销就远远超过了8500亿。2011年两会期间,当时参与测算的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财政部副部长王军、人保部副部长胡晓义以及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再度碰头,加上2011年当年的预算,三年医改新增投入已经达到了11342亿元。
但是“看病还是贵,看病还是难”,老百姓们对人均1000块的医改投入的评价依然不高。
其实,有些地方的老百姓是享受到政策福利的,比如陕西神木。
神木医改很简单粗暴:全民免费医疗。所有拥有户籍的人口全部可以得到免费的医疗服务,支付设每人每年30万的上限。因为政府财政有保障,神木的医改乌托邦一直延续到现在,“医院医生、药企、患者”的铁三角整体上没有一方利益受损,只有财政在贴钱。

国家层面其实贴钱也不少,连年增加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投入,直接补贴县以下医院采购诊疗设备,建立上下联动、分级诊疗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这些“改医”方面的投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最基层医疗服务的普及性。
不过,国家贴钱搞的这个简版“神木模式”并不能让人满意,一方面基层医院和基础医保无法完全应对诊疗需求,另一方面为了删繁就简,医保的使用上就出现了限制性政策,铁三角利益格局也就发生了变动。
以2009年11月开始的安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为例,基层医疗机构全部使用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医院的举办和费用由政府全包。这个模式被认为是代表着卫生部的意志,其设计初衷也符合基层医院的定位。
但只要翻看当年的主流媒体报道,不时就会看见安徽模式“难以为继”、“困局”等字眼。最基层的卫生站、卫生所卖药赚不到一分钱,乡村医生每月只领基本工资;稍大一级乡镇卫生院更新了大量设备仪器,但只能用基本药物,医生收入靠上级拨付,开始出现推诿病患的现象。患者转向大医院,实际负担反而增加。
安徽模式在2011年后经历过多轮调整,甚至2015年安徽本省也取消了收支两条线的运作方式,让多劳者多得,国家层面同时增加基层补贴,以调动医生积极性。全国县以下基层医院、城市社区卫生院医改的基调算是定下来了,因为整体盘子不大,民众对基本医疗服务的期待本来也不高,医改“保基本”的兜底工作算是完成了。




3


基层的“改医”没掀起多大风浪,平稳过渡。到了大型公立医院的改革上,盖子就没那么好捂了。
2010年2月,在新医改运行1年之后,公立医院改革被正式提上议程。卫生部没像搞基层医改一样大张旗鼓,而是选择了大大小小16个城市作为首批改革试点地区。
这16个城市试点目标各不相同,有的试点大医院托管基层医院,有的试点改革补偿机制,有的试点医药分开,有的试点引入社会资本……同时,各省也确立了一些省级的试点地区和医院。一时间公立医院改革遍地开花。
有了基层医院的改革经验,像政府加大投入、药品零差价销售等措施,都是立即可行的路子。增加药事服务费,开放医生多点执业,这样可以让医生有尊严和灵活地提供服务;医联体、医疗集团、托管等方式,让医疗资源分散到基层。国家层面对医保异地结算、支付节奏加快、药品购销两票制等政策的推出,助力了公立医院改革的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医疗资源可及性的问题。
但是,民众充满期待的公立医院改革,并没有想象中推进的那么快。
2012年6月20日,深圳正式启动公立医院改革,2013年1月5日,上海也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名单公布后1年多,大城市才算正式理顺关系。而直到2017年1月1日,深圳才算正式执行了降检查费、增诊疗费的价格改革,此时距离发改委公布《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已经过去8年。
医改给人一种“政策是好的,但执行不到位”的感觉。从2011年开始,就有一种论调说:医改进入了深水区。意思大概是“水浅”的基层医院已经改的差不多了,公立医院水深得很。
结果医改在这“深水区”一呆就呆了七八年,水还是没见浅下去。
2019年9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在庆祝建国70周年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对解决“看病贵”问题,提出的方案是“加强医生医德医风教育,加强行业监督。”可见医改老在深水区,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从上到下大家心里都清楚的很。
光改医,不改药,这医改根本就推进不下去。




预  告

明日同一时间将刊出《医改正传(下)》

敬请期待!




RECOMMEND

往期推荐

染血的葵花药业  |  齐鲁天和事故背后  
药企围攻“药师帮”  |  康美药业299亿现金消失
温医大二附院院长受贿案  |  姜林奎的哈药往事  
 “黑”“白”莆田系   |  修正药业图谋借壳上市
东阿阿胶涨价梦碎  |  河南首富朱文臣资本人生
  江汉油田总医院  |  监狱又将多一位董事长
中药龙头往事  |  仿制药企生死博弈 
PD-1产能竞赛  |  一文读懂区块链+医药
改头换面的东阿阿胶  |  百济神州的平台梦
大V的胜利  |  百济神州PD-1获批
FDA中国往事

我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