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感冒咳嗽用中药 如何根据病情选择是关键

来源: 说健康论文化/jryyzx

冬季是感冒的易发季节,咳嗽更是跟随感冒的一个重要的并发症,感冒咳嗽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咳嗽的烦恼;尤其是寒冬季节,很多老人、孩子和患者连门也不敢出,大大影响了生活质量。不少朋友感冒之后长时间遗留咳嗽及其他伴随症状,苦不堪言;中药又是治疗感冒咳嗽比较有效、作用明显的药物,但是面对林林总总的止咳药,却不知如何选择。

为此,我们请中医专家给朋友做个综合解答。

中医辨证咳嗽是指肺气不清,失于宣肃,上逆作声而引起咳嗽为其证候特征。咳嗽、咯痰是本证的主要症状。由于病因和机体反应性的不同,则出现相应的症状和特征。外感引起的咳嗽、咯痰大多伴有发热、头痛、恶寒等,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内伤所致咳嗽,一般无外感症状,起病慢,病程长,常伴有脏腑功能失调的证候。咳嗽与外邪的侵袭及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正如《医学三字经》所说:“肺为脏腑之华盖,呼之则虚,吸之则满,只受得本脏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客气,客气干之则呛而咳矣;亦只受得脏腑之清气,受不得脏腑之病气,病气干之,亦呛而咳矣。

中医学将咳嗽分为热咳、寒咳、伤风咳嗽、内伤咳嗽等,因此止咳中成药也有寒、热、温、凉之分。不对症下药,则无法达到止咳的疗效。例如川贝止咳露、强力枇杷露偏寒,不适合风寒咳嗽服用。

咳嗽的治疗原则:

外感咳嗽多为实证,应祛邪利肺,按病邪性质分风寒、风热风燥论治。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治以祛邪止咳,扶正补虚,标本兼顾,分清虚实主次处理。

咳嗽的治疗,除直接治肺外,还应从整体出发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外感咳嗽一般均忌敛涩留邪,当因势利导,候肺气宣扬则咳嗽自止;内伤咳嗽应防宣散伤正,从调护正气着眼。咳嗽是人体祛邪外达的一种病理表现,治疗决不能单纯见咳止咳,必须按照不同的病因分别处

我们可以根据症状来选择:

慢性咳嗽,中医的治疗需要结合辨证论治,中医的辨证临床上常见的有燥邪伤肺、肝火犯肺、痰热壅肺、痰浊阻肺等这些证型,临床上常常会使用麦门冬汤、半夏厚补汤、小青龙汤、御寒汤等方剂进行对症治疗。

风寒咳嗽。当以发散风寒,宣肺止咳为治。重要的是能促进排出气管内之痰,和减少气管内的分泌,可选用三拗汤加减,药取麻黄、甘草各3克,杏仁、荆芥、前胡、桔梗、苏子、法夏、陈皮、桂枝、百部、白前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中成药可选用杏苏止咳糖浆、小青龙口服液等。

干咳无痰,同时伴有咽干,咽痛,喜欢喝水,而且喝水后可以明显缓解咳嗽、咽干、咽痛等症状,则说明该咳嗽证型属于肺阴不足,可以口服养阴清肺丸养阴润燥、清肺利咽,也可以煮冰糖雪梨汤,里面加一点川贝母、麦冬、百合等达到滋阴润肺止咳的功效。


若咳嗽有痰,则要区分痰的性质了。

若伴黄痰,粘稠,量多,则说明该咳嗽属于痰热壅肺证,可口服复方鲜竹沥液清热化痰、止咳,若伴咽痛可联合应用蓝芩口服液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风热咳嗽。治疗主要是镇咳兼清肺热并治疗细菌感染,若有浓痰者则佐以排痰之药剂。当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为治,可选用麻杏石甘汤加减,药取麻黄、甘草各3克,石膏10克,桑叶、菊花、杏仁、前胡、连翘、大力子、贝母、桔梗、竹茹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中成药可选用止咳枇杷露、蛇胆川贝液、三蛇胆川贝露等。

若白痰质稀量多,伴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属风寒仍束表、肺气仍不宣,可口服通宣理肺丸。若单纯白痰多质稀,无表证,咳声重浊,可以口服祛痰止咳颗粒健脾燥湿,祛痰止咳。

若白痰质黏,咯痰不爽,可口服橘红痰咳颗粒理气祛痰,润肺止咳。

需要注意:

对于所有感冒后咳嗽的患者,都建议在饮食中忌食辛辣、油腻、生冷食物。

服药3-5天咳嗽没有缓解的患者,建议到医院就诊。

服药过程中,痰的性质发生变化,尤其是痰量增多,应停止服药,及时到医院调整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