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九旬老太“临终骨折”威胁生命 手术成功将她从“鬼门关”拉回
来源: 兴宾区人民医院/xbqrmyy
一台成功的外科手术,一个病人的康复,是外科医生,麻醉医生,康复治疗师,护士等医护人员付出的辛勤和汗水,是一个团队精诚合作的结果。为高龄老人做手术,不仅麻醉风险大而且老人的耐受力相对较低,但医生却用精湛的医术化险为夷。近日,来宾市兴宾区人民医院外二科团队为99岁高龄的韦奶奶成功实施左侧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回访得知韦奶奶情况良好,正在康复阶段。这是建院以来年纪最高的一例髋关节置换手术,即使省内亦不多见。11月初,韦奶奶在自家田地里不小心摔了一跤,感觉胯部剧烈疼痛,不能站立和行走,随即到兴宾区人民医院外二科住院治疗,经诊断为“左侧股骨颈骨折”。兴宾区人民医院外二科副主任医师李春寿介绍,股骨颈骨折常被称为高龄老人的“临终骨折”、“人生最后一次骨折”,死亡率高达50%,因此,高龄老人发生股骨颈骨折,在身体条件允许情况下,一般建议手术治疗,实行人工髋关节置换。 然而,要为99岁高龄的韦奶奶做手术,于医生而言是个极大的挑战。如果采取保守治疗,股骨颈骨折不易愈合,让老人长期卧床,则很可能引发如褥疮、肺炎、泌尿系统感染、血栓等问题,直接威胁老人生命。如果做手术,高龄老人麻醉风险大,而且手术耐受力相对偏低,治疗风险同样不容低估。在和家属充分沟通并取得同意后,医院外二科决定给韦奶奶手术治疗行左侧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兴宾区人民医院及时组织多学科开展术前联合会诊,综合患者全身状况,制定了详细周密的治疗方案及多种意外发生处理预案。11月7日,韦奶奶在全身麻醉下行左侧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鉴于手术患者年龄大,麻醉风险性大,麻醉医师使用了脑电双频指数监测(BIS)、自体血液回收、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监测(MAC)、持续有创血压监测等技术,均是医院手术麻醉科率先在来宾市开展的新技术,为手术患者的安全保驾护航。外二科团队凭借过硬的技术加上手术麻醉科的密切配合,韦奶奶术中生命征平稳,术程顺利。术后经过重症医学科(ICU)团队和康复医学科的保驾护航,韦奶奶在医护人员精心护理下精神食欲很快恢复,没有任何不良并发症。术后一周,韦奶奶已经可借助辅助器缓慢地离床行走。病情稳定后,韦奶奶已平安出院,通过院后回访得知,韦奶奶目前坚持康复训练,已经拄拐行走,正在进一步恢复中,压在其家属心上的石头终于落了下来。兴宾区人民医院外二科主治医师韦焕辉特别提醒,凡家有老人的,要多提醒老人调整生活习惯,起身、下床速度放慢,如厕时使用扶手,走路放慢,避免提重物等;在洗手间等位置安装扶手,方便老人使用,平时要保持地面干燥,并在家中有尖角的地方加装防护措施等;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肌肉力量;加强膳食营养,补钙、补充维生素D,防治骨质疏松。
////// 医点科普 ////
患者平安无恙,是每个医者心之所盼,也是家属的最大心愿。高龄的韦奶奶平安出院,逐渐康复,让家属欣喜,更让医者欣慰。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髋部骨折发生率一直呈上升趋势,人到老年,就怕摔跤。由于年龄的增长,骨质不断流失,引发疏松,造成骨强度下降,股骨颈脆弱,髋部周围的肌肉萎缩,不能固定股骨颈,导致稍微的扭转或摔倒就会出现股骨近端骨折,因此,骨质疏松是引发这种骨折的罪魁祸首。如果老人高龄,还有骨质疏松,这看似轻轻的一摔,就可能造成骨折,其中又以髋部骨折最为常见。每年超过90%的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发生都与摔跤有关。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不是髋部骨折本身造成老年人死亡率的上升,而是骨折后老年人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容易诱发并加重原有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等,形成恶性循环,健康状况急转直下,甚至一年内出现死亡,所以髋部骨折亦常被称为“老年人最后一次骨折”即“临终骨折”。 有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人口患有骨质疏松症或骨量减少的人数将高达2866万,而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达5333万。骨质疏松如此高发,但是当前我国50岁以上患者的患病知晓率仅为7%,很多人平时毫无感觉,只有在发生了严重的骨折或者骨病后,才知道自己原来骨质疏松了,危害极大,可以说骨质疏松是“沉默的杀手”。以上,总结起来那就是:少抽烟少喝酒,适量运动,适量补钙,尽早治疗,注意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