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呼吸医学中心设置标准》与《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出台,呼吸专科医联体建设倍受县级医院关注。
记者|李芳晨 张园园 宋攀
编辑|李芳晨
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是国家推行分级诊疗政策的瓶颈所在。为优化医疗资源布局,12月2日,国家卫健委公布了《国家呼吸医学中心设置标准》(简称“国家医学中心标准”)与《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简称“区域医疗中心标准”),标志着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与区域呼吸医疗中心建设进入实施阶段。
两份文件从呼吸疾病防治体系建设及呼吸学科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管理工作等多个方面,对国家医学中心与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提出了要求。值得注意的,无论是建立国家医学中心还是区域医疗中心,两份文件均格外注重带动各级医疗机构提升呼吸学科诊疗能力。带动手段包括开展继续教育、远程医疗、专科医联体建设等。(文件具体内容请点击文尾链接)
例如在专科医联体与远程医疗方面,《国家医学中心标准》规定如图所示:
《区域医疗中心标准》规定如图所示:
通过研读标准,县域卫生在调研中发现,针对国家此次出台的两份文件,县级医院管理者十分关心呼吸专科医联体这一话题。
专科医联体 县级医院有迫切需求
有名无实、缺乏有效运作机制是“苦恼”
罗会选坦言,现实中不乏一些县级医院虽参与了专科医联体,但仍处于“有名无实”,没有实际运作,或运作状况不佳的情况。
从多位院长的反馈来看,目前专科医联体/医联体建设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上级医院专家精力有限。“上级医院没有太多的精力、人力来真正地帮助我们!不管什么形式,短期坐诊或者长期带教!”罗会选直言。
利益纠葛问题。“上级医院也需要维持自己的病源。县医院能力提升,有可能影响他们的效益!”有院长向县域卫生坦言。
专科医联体上下联动仍缺乏规范的转诊通道。“县级医院处理不了的患者,转给上级医院,上级医院安排谁来负责,谁来对接等一系列问题都没有明确。”罗会选表示,制订医联体内双向转诊标准与规范,优化转诊流程,建立转诊绿色通道,逐步实现有序合理转诊是摆在各专科医联体面前的问题。史家明也指出,专科医联体内的牵头单位多是领域内或区域内的“领头羊”,对于医联体内其他单位的技术指导不言而喻。未来应更加重视专科医联体运转与协作机制的问题,不断增加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的内在工作动力。
信息共享问题。孔连宝指出,医联体内部各成员之间仍存在检验检查手段的差异,患者在基层医院就诊时,相关的特异性的检查无法完善,延误疾病的诊断;健康档案及就诊信息并且的尚未实现信息共享平台,患者上下转诊时,就诊信息和记录不能相互调阅,检查检验互不相认,或者却由于数据存储格式、表达上的差异,造成了数据不能共享、汇总分析。在居民的健康信息管理上没有实现互联互通。随着检验检查设备的更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卫生信息系统的标准化,这些问题应该能得到妥善解决。
医联体门槛高问题。“我们愿意加入各种专科医联体。但目前医联体建设还存在宣传推进力度小,门槛高,基层参与热情低等问题。”香河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尹建伟表示。
您认为目前的专科医联体建设还存在哪些问题,又该如何完善呢?欢迎您文尾留言,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