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代人动不动就生病?

来源: 广东医药临床学府/CSJ9800


为什么现代人动不动就生病?


因为受诸多因素(如饮食不节、缺乏运动、情志不调等)的影响,导致正气不足,才会让邪气有了可乘之机。而正气是生命之根,生命力的旺盛、寿命的长短,全在于机体正气的虚衰盈亏。


《素问· 评热病论》中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气之所以能侵犯你,让你生病,根本原因在于与你的正气相比,邪气本身的侵犯能力已高过了你现有正气的抵御能力。


养生养什么?



其实就是养人体的正气。因此,我们强调养生保健从根本上讲就是如何扶养正气,提高自己的防御能力、抗病能力以及病后的自我修复能力。


《金匮要略》治疗杂病的最大特点就是注重扶持我们人体的正气,而扶正之中,又贵在于脾肾。


为什么这样说呢?



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肾一虚,正气则虚,邪气则盛。因此扶养正气贵在温补脾肾。相对来说,中医很多专家更主张补脾胃,认为脾胃的强弱是决定寿命的关键。


《景岳全书》中说:“土气(脾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王,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


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我们在养生的过程中对于脾胃的养护绝对是重点,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温养脾胃的四个要穴。


中医认为,疾病的过程就是人体正气和邪气相互斗争的结果。外邪是致病的条件,但从养生保健角度来看,正气不足是机体功能失调、产生疾病的根本原因。


正气是什么?



从中医角度看,正气是表明元气抵御邪气的功能,它是与病邪相对来说的。用现代话说,正气包括了自我调节能力、适应环境能力、抗病能力和康复自愈能力等。这样我们就明白了。


两个人生活在同一环境里,为什么有一个人会动不动就感冒,而另一个人没问题呢?就是因为后者的正气足。《素问遗篇· 刺法论》中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个正气旺盛的人,邪气怎么会侵犯我们的身体呢?


温补者,莫过于灸法。


灸者,乃艾之火攻,能壮人阳气,益人真阴。在这里,“灸”就是平时我们说的艾灸。


艾灸有六大功效:通经活络、行气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


古人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灸法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这说明灸法在某些方面是优于针法的。


冬天艾灸四个穴位最养脾肾?



宋代医家窦材在《扁鹊心书》中告诉我们:“人于无病时,长灸关元穴、命门穴、气海穴、中脘穴……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命矣。”


以上提到的四个穴位,是温补脾肾、扶养正气、延长寿命的要穴。



1、关元穴是元气出入的“关卡”。



2、气海穴是阴中之阳、元气之海。



3、命门穴,顾名思义,它是人体的生命之门,具有温煦、推动五脏六腑之阳气的作用。尤其是脾胃,更需要有命门之火的温煦,才能发挥正常的运化功能。



4、中脘穴,聚集及传导地部水液。中脘穴有理气和胃、化湿降逆、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等作用。


我们每天可以用艾条对这4个穴位进行艾灸20分钟,以皮肤发红为宜,可强壮元阳、理脾和胃,有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来说,平时也可以多按摩这几个穴位。


有没有艾灸顺序呢?


有人可能会问,这几个穴位我先灸哪个,后灸哪个啊?有没有顺序啊?


有,这个顺序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头部,后灸四肢;先灸阳经穴位,后灸阴经穴位。


可以先灸背部的命门穴,然后再分别灸腹部的中脘穴、气海穴、关元穴。


冬季天干物燥,艾灸容易上火,对于本来就阴虚的朋友来说,更要注意:


1、不要随便艾灸整个督脉;


2、多喝温开水;


3、加灸滋阴的三阴交、涌泉穴。


更为神奇的是往往我们在利用艾灸“调治”一种疾病的时候,却出现了许多其他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我们给一个患者灸治腰痛时,搜索关注公众号广东医药临床学府,意外发现自己的尿频比原来有了明显改善。其实,这并不是艾灸有多么的神奇,主要是通过艾灸激发复原了人体自愈力系统,这些“神奇”的效果反映其实是人体机体内部自己为自己治疗的结果。
  
现代医学研究已经充分的证实,艾灸对人体的作用相当于一个人休息、运动、营养、心态的结合产生的作用。通过疏通经络,促进气血,滋养虚弱的脏腑,通过温通脾肾的经气,激发和固护脾肾的功能,使人体先天之本肾及后天之本脾都得到很好的提升。
  
总之,艾灸的作用,本质上就是提高、复原我们人体原本就有的、与生俱来的“自愈力”。通过艾灸神奇的能量释放,短期可消除我们能够感知到的病痛,长期可提高、复原、保护我们体内的“随身医生”,使之最大化地发挥作用,让我们少生病、不生病。
  
因此,无论老幼、不分是否患有疾病,均是艾灸的适应人群,所区别的是具体的灸法和穴位处方的不同。


我将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