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健,男,1973年生,江都人民医院骨科医生。2018年9月,于健积极响应苏陕协作子洲县脱贫攻坚对口帮扶计划,来到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中医院开展支援工作。
他在短时间内克服身体不适,全身心投入门诊、手术、送医下乡等繁忙工作中。
为了将先进技术留在陕北,他在医院提出并参与医疗技术授课活动,致力为革命老区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7月20日,《陕西日报》以《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为题,对于健的先进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7月24日,该报道被“学习强国”平台收录。而于健医生经当地挽留,已经开始了第三个任期。
做了多个“首例”手术
瘫痪5年的村民站了起来
今年的7月1日,榆林市子洲县驼耳巷乡胡家沟村发生了一件新鲜事,瘫痪在床已经有近5年没能自己走出窑洞的白爱莲站起来了!白爱莲拄着拐杖,笑嘻嘻地在村子里溜达,逢人就夸:“多亏了于医生,是他让我能下炕了,以后能正常走路,我真是太高兴了!”
白爱莲口中的于医生就是于健。今年上半年,于健在义诊中接到求助,当地村民白爱莲被双膝关节疼痛折磨了近20年,5年前病情加重,此后她再也没有能自己走出过自家窑洞。于健来到白爱莲家了解病情,发现她的左侧膝关节屈曲畸形,导致左脚跟不能着地,走路十分困难。
“这两条腿一直疼,我就没睡过一个好觉。”白爱莲说起被病痛折磨的历史,忍不住落泪。虽然多次求医,但是当地的医疗技术难以解决她的膝关节病症,家人甚至她自己都已经接受了她从此“瘫痪”的现实。
于健为她做了全面的检查,决定为她实施人工左膝关节置换手术。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在扬州是一项成熟的技术,但是在当地还是首例。于健做了充分的准备,先为医疗团队进行讲课,把手术中的关键点讲透了,再带领团队做手术,最终手术获得了成功。
于健到子洲支医后,开展了多个子洲县“首例”医学手术。去年12月,他主持开展的微创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打破了当地此类手术的零纪录。在这台手术中,缺乏专业设备,没有磁共振检查供参考,但他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成功完成手术,为患者带来健康。
手把手地传、帮、带
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来到子洲后的7个多月里,于健多次送医下乡,深入基层,逐渐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多次听到群众说‘小病扛、大病躺’,说明当地的医疗服务水平不能满足群众需求,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于健介绍,因为当地地处黄土高原,山区交通不便,援陕医疗团队多次组织送医下乡义诊,把医疗服务送到家门口。当看到患者病愈后的欢笑,听到他们发自肺腑的感谢时,于健心中除了欣慰,却又多了一份忧虑。因为治疗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经历复诊这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仅仅依靠一次治疗,难以完全康复,而且援陕医疗团队的力量也是有限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于健和援陕医疗团队研究后,决定将自己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医院及山里的医生。作为江都赴子洲援派人员临时党支部书记,于健向子洲县中医院提出开展大范围的医疗技术授课活动的建议,这一提议得到了子洲县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此后,于健及援陕医疗团队的专家们,定期开展病历书写规范、医疗风险防范、专业基础知识、各科新技术新项目手术操作技巧等多方面的讲座,并结合具体病例及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探讨、交流、总结中手把手地传、帮、带,提高了当地医生实际操作水平。
经当地挽留,于健目前已开始了第三个任期。当得知自己的事迹上了“学习强国”,并被多家媒体报道后,于健感到有些意外,他表示,这是既然一种肯定,更是一种鞭策,他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尽全力为革命老区打造出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助力子洲县早日打赢脱贫攻坚战。
来源:今日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