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东莞有一61岁老伯连续尿血十几天
而且每天多达两三百毫升
最后一查
连医生也惊讶不已
老伯患的这种病发病率居然
只有五十万分之一
究竟
老伯得的是什么病?
最后怎么样了?
一起来看看!
肾静脉瘘发病率约为五十万分之一
61岁老伯反复尿血,生命危急
今年11月20日,市滨海湾中心医院介入科胡文军主任正在查房时,接到了泌尿外科的紧急会诊电话,电话那头情况紧急:患者男,61岁,右肾造瘘管反复大量出血,右肾区有叩击痛,引流鲜红色引流液,有生命危险……
接到电话后,胡文军迅速赶往泌尿外科。
在泌尿外科,老伯说自己头晕,有鲜红色血尿,伴有血块,为尽快明确出血原因,胡文军立即安排行急诊肾动脉造影。
造影发现了问题:老伯的右肾动脉主干及分支,有多处动静脉瘘畸形,右肾动脉内径扩张最大处达13毫米,而正常肾动脉内径只有5到6毫米,扩张了2倍多。其中,右肾中上段血管分支,可以看到造影剂聚集和渗出,考虑为出血。老伯随后被诊断为右肾巨大动静脉瘘畸形、右肾出血。
其实老伯反映,自己十几天前就有血尿了,推断每天有两三百毫升,身体很虚弱。
介入科医生4小时“抢险”,转危为安
介入科学科带头人李彦豪教授仔细查看病例后认为,老伯的肾动、静脉主干或主段间有许多交通支,动脉内径扩张极宽,此时破裂大量出血,情况危急,有可能要切除右肾,甚至有生命危险,需马上想出解决办法。
另一个情况是,老伯的左肾曾经也做过手术,功能大不如前,如果再失去右肾势必会影响今后的生活,老伯及家属也强烈要求保留右肾。
考虑到传统外科手术创伤大,经过讨论后,李彦豪决定使用微创介入栓塞治疗,通过精确栓塞动静脉瘘,保留部分右肾功能。
一场困难持久的战斗打响了,李彦豪和胡文军在DSA透视下,引入5F动脉鞘及5FC2导管,选择右肾动脉造影,发现一级血管动静脉瘘,看见造影剂外渗,呈类圆形囊袋包裹,然后用微导丝和微导管,选择近瘘口处放1枚可控弹簧圈,见成圈良好固定后释放,依次注入7个大小不等的弹簧圈,瘘口未见造影显影,造影剂未见外渗,栓塞成功。
然后再选择另一条肾动脉造影,看到一分支血管与原瘘部分沟通,在注入栓塞微粒1ml、500-700栓塞微粒100mg,再造影未见造影剂外渗,动静脉瘘未见显影,栓塞成功。
手术一直持续了4个小时,术后,老伯的右肾出血停止,效果良好。
肾动静脉瘘发病率约为五十万分之一
李彦豪表示,肾动静脉瘘罕见,发病率约为五十万分之一,得这种病的人,由于动脉血流没有经过肾实质,直接进入静脉返回心脏,可出现血尿等症状。而破裂后会给患者带来极大健康风险,需立即治疗。
而微创介入栓塞开展治疗肾动静脉瘘已有20年,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患者选择微创介入栓塞治疗肾动静脉瘘,近80%的患者痊愈。
很多人对儿科、妇产科等科室很熟悉,但对介入科知之甚少,莞小卫来给大家科普一下。
介入治疗是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或经各种腔道进行诊断、治疗的微创技术。
作为新兴的边缘学科,介入放射学已成为一门崭新的介于传统内科学和外科学之间的临床学科,它可以在医学影像引导下,将影像诊断与微创性治疗集为一体,具有微创、可重复性强、定位准确、疗效高、见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应用广的特点。
目前,介入医生已能把导管或器械“介入”到人体几乎所有的血管分支、消化道或其它特定部位,从而运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比如肺部疾病(大咯血的栓塞治疗;肺部、纵隔、胸膜病变的活检;肺癌的动脉化疗灌注和栓塞治疗;肺癌的射频消融治疗)。
腹部疾病(肝癌的动脉化疗灌注及栓塞术和动脉化疗药盒植入术;肝血管瘤栓塞术;腹部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胰腺癌、胃癌、结肠癌的化疗药物灌注术;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脾功亢进的脾动脉栓塞术;肾上腺肿瘤的化疗灌注及栓塞等)。
此外,在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骨关节系统的介入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介入治疗(比如产后大出血栓塞止血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动脉化疗灌注和栓塞治疗)等方面具有成熟的运用,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医学”。
市滨海湾中心医院(市第五人民医院)介入科自2006年成立以来,致力于将介入诊疗技术应用于临床,至今已开展各种介入诊断、治疗,介入诊疗工作逐步进入东莞市先进行列。
肝癌、肺癌等肿瘤的综合性介入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出血的TIPS治疗,各种急诊创伤性大出血的介入栓塞术、子宫肌瘤介入栓塞术、下肢静脉曲张泡沫硬化治疗、梗阻性黄疸的PTCD术、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介入治疗等多项介入诊疗技术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已发表论文数十篇,曾获市科技成果立项3项。
科室在特聘教授李彦豪的带领下,2017年完成医院首例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多次配合其他临床科室成功实施各类高危手术,为生命保驾护航。
实在太过惊险
让老伯转危为安
莞小卫在此提醒
大家发现身体不适
一定要及时就医哦
文/东莞日报 记者 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