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带来的身体变化
1.身体末梢:外界温度过低时,更多血液会流向身体中心,给重要脏器供氧,手指、脚趾、耳朵等末梢部位就会因血流减少而感到寒冷。
建议:睡前用热水泡脚,外出时应戴上耳罩,或用宽大的帽子、围巾遮住耳朵、鼻子,穿上厚袜子和保暖的鞋,戴好手套,保障身体末梢供血,老人、孩子尤其要注意四肢保暖。
2.心脑血管:在寒冷时,为给身体供应能量,心率会增加,心脏的耗氧量和工作负荷也会增大,低温时血液更黏稠,流速更慢,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一旦遭受寒冷刺激,冠状动脉易收缩痉挛、血压升高,有心血管基础病变的患者可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建议:洗澡前先调高浴室温度,避免冷刺激,多喝水,多吃蔬果,少食大鱼大肉,以降低血黏稠度,避免血栓,体位变化时慢一点,别快速起身。
3.呼吸系统:受到冷空气的刺激,气道免疫力下降,容易引起咳嗽、胸闷,甚至哮喘、呼吸困难等问题,以往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的患者,容易病情反复或加重。
建议:冬天外出要护好口咽部,尽量用鼻子呼吸,避免冷空气侵袭,平时注意补水,成年人每天饮水1500~1700毫升,多吃梨、银耳、百合等润肺食物,家中可使用加湿器,保持湿度恒定。
4.消化系统: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不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就会引发急性胃痉挛、胃溃疡、胃肠炎等胃肠道疾病。
建议:冬天必须做好胃部保暖,多吃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如热粥、汤、炖菜等,三餐定时定量,让胃可以保持有规律的胃酸分泌周期。
5.骨骼:寒冷会导致肌肉收缩,血运和滑液分泌减少,关节周围组织(包括肌肉、韧带等)灵活性变差,走路、骑自行车时稍有不慎就容易失去平衡而摔倒,造成关节损伤及骨折。
建议:避免长时间待在户外,登山、爬楼梯等运动会增加关节负重,不适合冬季进行。饮食方面应注意补充钙、维生素、蛋白质等,适当多吃牛奶、豆制品、虾皮、海带、核桃等。
6.皮肤:每当气温较低时,冻伤患者明显增多,大腿、耳朵、指尖冻上最为多见。
建议:外出时加强手脚保暖,裸露在外的头部、脖子、双手可以用帽子、围巾和手套来遮盖,也要注意腿部及腰部保暖,不要穿过紧的鞋袜、打底裤。
7.情绪:冬季日照时间短,褪黑激素(一种控制睡眠与清醒节奏的激素)分泌紊乱,使得能产生“愉悦感”的血清素含量发生变化,寒冷天气下,人们的活动、社交减少,也会带来压抑的心情。
建议:冬季阳光好时,多出门晒太阳,不太冷时,加强户外锻炼,对赶走抑郁情绪有帮助。
5种暖身食材,给你雪中送炭
1.红枣:富含铁元素,可促进血液循环,冬季手脚冰凉的女性,可用红枣调理身体,红枣在铁锅里炒黑后泡水喝,可缓解胃寒、胃痛。红枣水里加桂圆,可作为茶饮,有补气血的功效。
2.红糖:红糖性温味甘,具有化瘀散寒、暖胃健脾的功效,用红糖煮荷包蛋,可使鸡蛋和红糖营养互补,让人面色红润,用红糖泡桂圆干服用,对改善睡眠有积极作用。
3.羊肉:具有补肾壮阳、温补气血、开胃健脾的功效,天冷时吃羊肉,既能抵御风寒,又可滋补身体。羊肉最好炖着吃,因为羊肉经过炖煮,会更加熟烂、鲜嫩,也易于消化。
4.辣椒:辣椒素可促进新陈代谢,帮助人体对抗严寒,同时还有助于减低心脏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5.燕麦:富含膳食纤维和植物蛋白质,具有很好的饱腹感,此外,它富含多种矿物质,有助身体抵抗严寒,燕麦可以用来煮粥,也可和大米搭配做成燕麦饭。
咨询电话:136 7496 9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