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我干中医这些年】传杏林之术 耀岐黄之光

来源: 濮阳市中医院/pyszyyy

人物介绍





       回顾在中医道路上追逐梦想的40年,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我常常想,我为什么能够一步步成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濮阳市名中医等,从而成功承担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呢?究其原因,除个人不懈追求、奋发有为的因素外,还得益于共产党领导的新社会,得益于我们国家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得益于国家扶持中医药的政策和精心培养中医药人才。

从对中医的向往到成为一位中医

       学医伊始,我对中医充满了向往,梦想长大后成为一位为群众消除病痛的中医。也许是机缘巧合,我通过努力学习医学知识,奋力拼搏,得到了跟随关思友、王琦、方药中、李振华等名医侍诊、抄方、学习诊疗技术的机会,得其真传,受益颇丰。我如饥似渴地研读《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在实践过程中,我一次次被中药的神奇疗效所折服,这更坚定了我从事中医药工作的信心。随后,我在当时的安阳卫生学校从事中医教学工作十几年,培养了一批批中医学生,现在有的已经成为国家名医或者地方名医。

       1985年,国家在《关于卫生工作的决定》中提出,“要把中医和西医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1991年,国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提出,将“中西医并重列为新时期卫生工作的五大方针之一”。我深知,中西医并重的实质是要求正确处理现代医学和中医药学的关系,做到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为了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了落实这些政策,濮阳市卫生管理部门采取了一些措施。1988年2月,我被管理部门调入濮阳市中医医院工作,与参与医院建设的李忠信、王凤起、吕景临等一批老同志,依靠当时的卫生局拨付的4万元启动资金,先后在濮阳市东白仓、戚城屯、黄河路等处租赁民房作为坐诊地点,积极为群众治疗疾病。直到1991年8月,医院终于在濮阳市胜利东路南边盖起一幢两层40间的白色楼房,门诊、病房、行政办公合在一起,这标志着医院“流浪历史”的结束。当时,医院办公环境简陋,诊疗条件也很艰苦。

       面对困难,我们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积极为群众“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施治。其实,也正因这样的环境,才锻炼出中医院人精诚团结、集思广益、勇于创新的拳头精神;磨砺出中医院人不畏艰辛、顽强拼搏的创业斗志。这为医院今后的稳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迎难而上培养中西医结合实用型人才

       1989年,在濮阳市卫生管理部门的支持下,我与濮阳市名中医刘善锁共同创建濮阳市中西医结合专修学院,这为濮阳市中医医院医、教、研三位一体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带领广大中医教师克服困难,尽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设施;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我一直在医、教、研方面努力工作,积极进行临床实践,一边向资深医生学习临床经验,一边抓紧时间自学尚未牢固掌握的知识与技能。除认真阅读有关内科的书籍外,我还阅读有关内科的杂志、文献等;结合临床实践,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病例进行总结,对一些典型病例和有学术价值的X线片以及科研资料则分门别类地妥善保存。在临床上,我对每一个患者从诊断到治疗的情况,以及预后,均进行了总结。我的诊疗技术得到了快速提高。

       后来,该校为社会培养了100多名中西医结合实用型人才。同时,该校被河南省教育厅授予“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国家组织的学历认定考试定点学校之一”,成为豫北地区唯一一所国家承认学历的民办高校,填补了濮阳市中医药学高等教育空白。

       1996年,濮阳市中医医院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这一年,国家召开了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中西医并重,发展中医药。随后,濮阳市卫生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西医结合的政策。濮阳市中医医院紧紧抓住这个发展机遇,取得了快速发展:2000年,能够容纳260张床位的病房楼建成,投入使用,提高了群众的就医感受;2003年,完成制剂楼门诊大厅、急救中心等扩建工程,为中医科研人员开发新药提供了条件。至此,医院整体格局逐步得到完善。




回眸历史吾辈当自强

       回眸历史,濮阳市中医医院从依靠租赁民房为群众治疗疾病的医院发展为中医药特色突出、技术精湛、服务优良、百姓放心的现代化中医医院。目前,中医药事业得到了快速、稳步发展,濮阳市中医医院的发展就是缩影之一。濮阳市中医医院于1998年创建成国家二级甲等医院;2005~2009年连续获得河南省中医管理局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2009年顺利晋升国家三级甲等医院;2014年成为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河南省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我先后被评为濮阳市名中医、河南省名中医、国家级名中医。我深知,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国家提供的强大支持,也是对我工作的认可与鼓励。

       濮阳市中医医院的发展历程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发展才是硬道理。正是秉承这种理念,中医院人勇担重任,继往开来。2012年,建筑面积29375平方米、容纳500张床位的15层新病房大楼完工,并投入使用,成为河南中医学院附属濮阳医院(现为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濮阳医院)等。乘着《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东风,医院发展步入快车道。




艰辛创佳绩,奋斗铸辉煌

       2015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了中医药的战略定位,指明了中医药人继续前行的方向,更为中医院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濮阳市中医医院于2017年设立濮阳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和濮阳市中西医结合关节病诊疗中心、濮阳市中西医结合脊柱病诊疗中心。医院先后荣获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

       这些年,我积极开展老年病研究和临床工作,对用药进行剂型改革,在保障疗效的同时,为患者节约了医药费用,提高了治愈率;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一些疑难疾病进行了有效治疗。在临床工作中,我始终秉承以脏腑辨证为纲,气血痰瘀为目,以整体观念、天人合一的中医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选方择药,对失眠、高血压病等慢性病进行了临床研究,取得了明显疗效,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积极撰写医学专著和学术论文,目前已在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40篇,出版专著5部;在科研方面,通过大量临床观察,我带领团队完成了多项科研成果,一部分科研成果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



人才是中医药发展的根本

       几十年来,我肩负着医疗、科研与教学任务。我认为,对一名医者来说,能把自己的技能传授给下一代,把得之于社会的还之于社会,推动中医学发展,是医者最大的快乐。

       虽然带徒学习、培养人才的质量是有保证的,但每位老师历时3年,只能带出一两名学徒,这对弘扬中医精粹、推动中医学术发展,以满足广大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一直承担医院举办的大专班以及其他类型的进修班的授课与带教任务。我坚持认真备课,经常融入国内外以及在临床研究中的新经验、新成就,使教学内容紧扣学术发展的脉搏,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带教过程中,我时常鼓励年轻医生勇挑重担,在疑难疾病面前灵活运用诊疗方法;要时时处处关心患者,适时给予精神安慰。只有这样,患者才能积极配合治疗,顺利康复。

       为了落实《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的重点任务,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先后采取了河南省中医药青苗人才培养项目、举办“仲景国医传人”精英班等。作为中医人,我深感培养中医传承人义不容辞。2008年,我作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历经3年圆满完成了2名继承人的培养任务。今年4月,我成功承担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这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



中医药事业步入稳步发展轨道

       2017年7月1日,国家颁布实施了《中医药法》。随后,国家出台了《中医药法》的配套政策——《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等。这些政策的全面实施,给民间具有一技之长的中医药人带来了机遇。正是这些好政策的落实,使我坚定了传承中医、创新中医的信心与勇气。目前,中医药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步入稳步发展轨道。如今,我带教的一批批学员早已奔赴祖国各地,为患者的康复施展着才能。每当看到历届毕业学员与老师们的合影,我仿佛又站在讲台上与学员们共同探究医理、切磋技艺,一种幸福感便涌上心头。

       今天,中医药事业正以蓬勃的姿态向前发展,年轻中医要牢记自己是中医的传承者、发扬者、创新者,要昂首走在时代的前列,沿着中医的道路传承创新,推动中医药事业稳步发展,创造中医药事业更加灿烂的明天!

       多年来,既有风雨,亦有彩虹;既有忧虑,亦有喜悦;我感受到了创业的艰辛、改革的活力、发展的道理、辉煌的自豪,也感受到肩负中医发展的重大责任。传杏林之术、耀岐黄之光,我将继续在健康中国、健康濮阳建设中贡献力量。



供稿 | 科教科徐玮玮

图片 | 营销部

排版 | 营销部李文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