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药典实施前后,中药界或许会发生一些“奇怪”的现象。
现象一:
药材价格有些要大涨,有些会大落
价格要大涨的药材,主要集中在一些产地资源匮乏、市场存量有限,需求端用量不减,而家种方面一时又尚未获得突破进展的野生品种上。
价格会大落的品种,主要集中在一些非道地产区药材上。这些“药材”落价的原因,多是因为药农不分地域扩张、南辕北辙盲目引种导致的结果。
另外,就是同属道地产地的同一品种 由于生长区域不同,相应成分含量有所差距,一些药材也会在价格上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例如,河北保定属于天花粉的道地产地,这里的天花粉能卖到16元/公斤。
安徽亳州也是天花粉的道地产地,这里的天花粉自古享誉盛名,早被医药界誉为“四大亳药”之一,但目前却因为必须符合药典标准的浸出物低下,8元/公斤都找不到买家。
是不是只有生长在同一产地的同一品种,才不会出现价格差距呢?
显然不是,即使是生长在同一产地的同一品种,随着2020版药典将对更多药材品种实施重金属及农残方面的检测,今后还将无可避免的出现新的现象——农残、重金属不超标的药材价格将会上涨,而农残、重金属超标的品种价格必然下滑。
对于上述现象,专家坦言:无须大惊小怪,这是一种从质的提升传导到价的飞跃所发生的现象,很正常。
现象二:
“抄货商”要清仓,“压货商”会建仓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社会上无论哪个行业的背后,或多或少都会有“庄家”“炒手”“压货商”的存在。同样,中药材行业也不例外。
中药材行业的“庄家”,是指那些人为干扰市场、恶意垄断某些品种、在经过一番炒作、哄抬至天价后把伤害或高价位嫁接到广大药商以及消费者头上的资本大鳄。
而这个行业的“炒手”,则多指一些跟在“庄家”屁股后面追风撵屁,对某些药材品种进行“低吸、高抛”的商贩。
至于“压货商”,则是另一种做派,与行业“庄家、炒手”行事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压货商”做事一向比较沉稳、低调,为了把风险降到最低、一般不挣快钱。关注、介入的多是一些低价位的滥市品种,为了不引起行业大众注目,这些人尤其不喜欢对某些药材品种作垄断性经营。
价格低了,慢慢吃进,价格高了,悄悄抛出,货量从不做满仓,利润适可而止。不张狂、不造势,建仓平仓悄无声息、不留痕迹,把自己定位于行业“蓄水池”作用与“杠杆平衡”功能,这是中药材行业“压货商”一贯的追求与目标。
当然,近些年来,随着相关部门的严厉打击与加强管理,中药材行业市场的“庄家”已不多见,但是,个别一些对中药材行情跟风撵屁的“小炒手”和行事不露声色的“压货商”还是有的。
随着明年2020版新药典的实施,药市的那些“炒手、压货商”一族,会迎来什么变化呢?
1、“炒手”将清仓出逃
介于新药典在药品质量标准要求上的不断增强和完善,譬如对某些中药材、中药饮片增加了重金属及农残方面的检项等。因此,当前药市一些“炒手”肯定会对此非常谨慎。
为了不致于造成自己囤积的品种,在新药典上因为“难以过检”栽大跟头,导致最后无法脱手实现利润,这些人肯定会抢在明年新药典推出前后做出大举“清仓”出逃准备,不会再对市场某些起伏不定的品种行情过于恋战。
2、“压货商”将瞄准建仓
对于那些做事一向比较沉稳的“压货商”而言,则会把这次新药典实施看作是一次机会,他们将会对市场上一些价位较低、且又符合新药典标准的品种进行“蓄水”“建仓”。
因此,特提醒中药行业那些下游的制剂企业,如果是本厂用量较大的品种,尽量还是未雨绸缪,争取抢在“压货商”行动之前,进行原料储备以备不时之需。以免到时原料涨价过高被人牵制,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现象三:
中成药厂抓紧生产,饮片企业采购减量
药典五年一修,已成行业惯例。每修药典,对于医药领域而言,都是头等大事,必将引发行业万众瞩目。
作为中医药界广大从业人员,对此更是忐忑不安,如履薄冰。因为药典中一个不起眼的检项增加或改变,对每一个中药企业来说,都可能是一道坎,一次重要的考验。
明年下半年,新药典即将实施。从企业的角度来讲,每次新药典实施之前,便是企业最忙碌的日子来了。以中成药企业为例,一些中成药生产企业将会抓住这个阶段,批量购进、加大生产,争取尽早完成订单。
因为,待新药典实施之后,由于相应品种检项标准的增加或规定,尤其是在重金属及农残方面,若不赶快加班加点完成生产,可能放在仓库原本合格的原材料,就会突然变成不合格了。
对于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而言,和中成药生产企业应当是一致的,但做法却是各不相同。新药典实施之前,很多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在应对措施上将会选择以销定购的路子,争取减少库存量才是他们最大目的。
想法其实和中成药生产企业一样——怕新药典实施后,随着相应检项的增加,自己仓库里的药材由原本合格的,结果变成不合格的了。
无论是中成药生产企业,还是中药饮片生产企业,都应该积极地应对,企业才能轻装上阵,更好地去执行新药典标准。
现象四:
假药越来越少,劣药或井喷
中医药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瑰宝,人所共知。但中医药领域近几年来问题重重,也是行业无可回避的现实。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药材产地源头种植问题。中药材在产地源头是农副产品,只有到了专业市场才统称为中药材。本为一物,却有着双重身份。属性不同的弊端,给行业监管方管理方面带来了很大不便。
当前行业现状是:生产企业因为产品质量不合格焦头烂额,种植源头药农却在为经济利益南辕北辙、到处胡乱引种;中间监管层面百般努力、马不停蹄、四处灭火却依然堵不住中药材、中药饮片产品质量低劣的漏洞。
据统计,在2019年全国各省的中药饮片/药材质量抽检中,5865批次的中药饮片/药材,有1858批次不合格,占比高达31.68%。
2020年下半年,新药典将在原有必检项目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对中药材、中药饮片产品重金属及农残的检项标准,这对今后相关中药生产企业乃至行业整个产业链来讲,都是一场大的考验。
有行业专家预测: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在监管层面的高压政策之下,企业生产方为规避风险,很难再对那些不合格药材给予迁就,而产地源头种植乱像如果短期内得不到遏制,市场便会遭遇“两头堵”现象。
也就是说,未来几年,掺杂使假、染色增重的假药现象在监管部门利剑高悬、穷追猛打的情况下,或许能得以杜绝,但受行业现状制约,重金属、农残超标的“劣药”却很难做到即时改观,尤其是在明年新药典实施之后,甚至都有可能出现“井喷”现象。
无论如何,行业需要进步,阵痛在所难免。无论前方有多么大的困难险阻,都挡不住医药行业必须改革的脚步。
本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显通事业部咨询电话:0431-81036133 15043025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