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医学院-药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风采展

来源: THU医药研究生/THU-MedUnion

周三的“国奖分享会”,你有没有参加呢?四位优秀的师兄、师姐为大家分享了他们读博期间的科研、生活感悟,到场同学都表示收获满满!

下学期,我们还会举办“榜样人物”系列分享活动,欢迎大家积极参与,为榜样打call,也向优秀的自己更近一步。

今天,小编再向大家介绍几位“国奖大神”,一起来看看他们都是谁吧~


柴毅,男,临床研班,导师张玉琪教授,研究方向为神经胶质瘤诊疗及其预后、神经修复医工结合。目前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中文核心论文2篇;参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若干,曾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赴美国犹他大学临床神经科学中心访学,现任临床研班学习委员。曾获得王忠诚优秀医学研究生二等奖学金等。


有疑而学,学中解疑

虽然科研是博士生涯的主旋律,但我始终牢记:临床是科研的基石,是灵感的来源,科研也源于临床,最终为医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有利支撑。我们会在做科研中碰见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已解决的,同时也有可能是未解决的,而这些未解决的问题很可能就是我们以后的研究方向。因此,在学术研究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多与同学或同行讨论,“敢于”向导师请教(其实我也最怕老板,友情提示:问前请三思);仅仅在校园内的学术交流远远不够,要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大会,在大会上了解学术动态及导向,尽量能在大会上发言或提问,接受更多学者的批评与建议;在coffee break时勇于向领域内大牛请教科研中的疑惑(混个脸熟也不错的,为以后申请实验室埋颗小种子哈哈哈)。我的许多次论文启发都来自于学术交流上的“思想的碰撞”,希望我的经验之谈,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森焱,女,医学院基础博三,博士五年级学生,师从程功教授,研究方向是蚊媒病毒通过蚊虫媒介传播的机制。博士期间以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论文2篇。博士期间曾任基础博三党支部纪律委员。


选择所爱,坚持所爱

在读博士期间,越来越发现,生活中很多事都不会按照自己的想法被安排,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会面临一次次选择。选择爱吃的食物,爱看的电影,爱学习的科目,爱做的事,甚至是选择自己的科研方向,人生目标。选择因人而异,无分对错。重要的是选择之后的坚持和努力。专注,只会让你走的更远。所以,如果你选择了远方,请坚持。时常让自己静一静,去感知,去思考,去热爱自己的选择。


黄天琪,男,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生医博二班,导师廖洪恩教授,研究方向是基于增强现实和裸眼三维显示的手术机器人导航。目前发表SCI文章3篇,已授权专利2项,在三个国际会议中做口头报告,并获得ICDT2019的优秀学生论文奖。担任医学院-药学院本科生党建辅导员,生医4、生医6党支部支书,生医5带班辅导员,生医5、生医7党支部支书,医9带班辅导员。曾荣获“一二·九”辅导员奖,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清华大学优秀本科生党支部书记等奖项。


平衡“双肩挑”,学会“断舍离”

在我的研究生生涯中,兼任本科生辅导员是其中最大的挑战。作为本科生辅导员,在研究工作之外还附带了大量定时和不定时的社工任务,例如担任党建辅导员期间,我曾经在某一星期里每天都有一个党建活动要参加。更大的问题是琐碎的社工每天都会占据一部分时间,而且多数工作都需要一个快速的反馈,使得我没办法连续地投入精力在科研上。如何平衡社工与研究对我来说是一个难题。实际上,在博二、博三期间,我也没有很好地完成两者的平衡。一方面是科研上遇到瓶颈,好几个问题没得到解决,研究进度停滞不前;另一方面,党建上又有很多任务需要完成,当时正值巡查组第一次进驻学校,党建方面的压力很大。对于平衡社工与研究,取舍是其中的关键。多数情况下,兼职社工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放弃娱乐来获取平衡。但是如果社工与研究总合的负荷过高,就需要有所取舍,选择最重要的部分并放弃一些次要项目。


彭邱鹏,药学院2016级直博生,药博1班,师从汪舰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氮杂环卡宾催化的不对称合成。利用2H丙烯啶作为合成子合成多种含氮杂环化合物,为相关药物分子和关键中间体提供可行的分子工具,目前已发表一作SCI论文两篇,曾获综合一等奖学金。


运动,让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在清华最不缺的就是各种运动设施,平时喜欢打羽毛球和踢足球。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收获满满,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科研、社工、生活...正在读博的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有时候,它们宛若大山、仿佛乌云,将我们压得喘不过气。

正如柴毅师兄所说,善于发现问题,多与同行、前辈讨论,往往会有柳暗花明的时刻。小编也觉得,读博的这些年,最大的感悟就是“很多事情都不会按照自己想象的那样发生”,好像大家都会遇到这些问题,那就跟着森焱师姐走吧,“选择所爱,坚持所爱”,前方等着我们的一定是美好的未来。“双肩挑”是清华每一位辅导员的责任,更是挑战,平衡“科研”与“社工”是每一位辅导员来到清华的第一课,也是走出清华后最怀念的“一堂课”,小编也要向天琪师兄看齐,如果屏幕前的你也是一名辅导员,小编想说:“相信自己,我们都可以的!”。“无体育,不清华”,运动已然占据了每一位清华人的心中一角,希望我们都有着和邱鹏师兄一样的信念: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国奖风采展”,我们下期再见!



编辑:徐康

医学院-药学院研工组


关注THU医药研究生,更多精彩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