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药材简介之黄芩

来源: 沈阳康达制药/HYSKDZY


黄芩又名空心草、黄金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



性味归经


其性寒、味苦,归肺、胆、脾大肠和小肠经。


功能主治


具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止血、泻火解毒等功效,用于治疗发热烦渴、肺热咳嗽、泻痢热淋、湿热黄恒、胎动不安和痈肿疮毒等症。


有效成分


黄芩活性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其中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在医药和其他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


现代药理学作用研究

1
 抗病毒和抗菌作用


黄芩多糖可以抑制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培养细胞,降低感染病毒细胞的死亡率;抑菌实验结果表明,黄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效果均较好;黄芩苷有较好的降解细菌内毒素的作用。


2
抗氧化和消除氧自由基的作用


黄芩苷可以直接清除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等氧自由基,抑制黄瞟吟氧化酶活性,是良好的抗氧化剂。



3
 抗炎和抗过敏的作用


黄芩苷、黄芩素及其他黄酮类化合物对多型变态反应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其对Ⅰ型变态反应较强。


4
 抗肿瘤作用


在体外黄芩苷对S180和Hep-A-22肿瘤细胞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药 物浓度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且明显延长Hep-A-22小鼠的存活天数;黄芩粗提物和黄芩素可抑制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抗原和表皮样癌细胞增殖,导致G2/M期生长停滞。


5
 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黄芩苷能够使过氧化氢损伤后大鼠原代皮质神经元的噻唑蓝值升高,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升高,且其可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及抑制黄瞟吟氧化酶活性,随着黄芩苷浓度升高体系中尿酸生成逐渐减少,对过氧化氢损伤的神经元有显著保护作用。


6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黄芩甲醇提取物可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及促炎因子的产生发挥抗炎作用;黄芩苷元可抑制钙离子载体A23186诱导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合成白三烯,通过抑制脂氧化酶、干扰花生四烯酸的代谢,抑制炎性反应;黄芩苷元还可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ED50=160mg/kg)及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肿胀(ED50>=160mg/kg)。


7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黄芩苷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能明显改善其神经功能,减轻了白质髓鞘脱失,且没有地塞米松治疗时出现的质量下降,疗效与地塞米松相当。


临床应用研究


黄芩临床应用极为广泛,临床上用黄芩及其复方制剂治疗湿疹、小儿腹泻、脑梗死、复发性口腔溃疡、牙周病、慢性鼻窦炎、传染性肝炎、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高血压病、急性放射性皮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预防猩红热、祛斑等。


古籍记载


黄芩最早记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中,并列为上品,“主诸热黄疽,肠擗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苏颂《本草图经》中写道:“今川蜀、河东、陕西近郡皆有之,亦有独叶者,叶细长青色,两面相对,六月开紫花,根如知母粗细,长四五寸,二月、八月采根暴干。”《吴普本草》中有:“黄芩,二月生,赤黄叶,两两四四相值,茎空,中或方员,高三、四尺,四月花红赤,五 月实黑,根黄。二月至九月采。”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记 载:“黄芩,今第一出彭城,郁州亦有之。圆者名子芩,破者名 宿芩,其腹中皆烂,故名腐肠唯取深色坚实者为好。”《本草纲目》称:“宿芩乃旧根,多中空,外黄内黑,即今所谓片芩。子芩乃新根,多内实,即今所谓条芩,或云西芩多中空而色黔, 北芩多内实而深黄。”在《中国药典》中只以唇形科多年生草 本植物黄芩的干燥根为正品。黄芩也是蒙医常用的药材,蒙药称:“混饮”,在《四部医典》《晶珠本草》《蒙药整典》等蒙、藏医药文献中均有记载。


清宫四黄清心丸含牛黄、黄芩、黄柏、大黄、栀子、朱砂、石膏、滑石、冰片、甘草10味药材,通过现代药理学探讨,方中黄芩协同其他组分抗炎、抗病毒,对于细菌、病毒引起的中重度感冒,以及各种感染性疾病均有极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瑜,武斌,许建卫.黄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6):1091-1093

[2]尹辉. 中药黄芩临床应用研究新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4):3670-3671

[3]孙亚军. 黄芩的临床药理及临床应用[J].心理医生.2015,21(22):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