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老伯天天喊痛,家人以为装病!专家说,这个病毒,年纪越大越痛

来源: 安吉县人民医院/anji120

痛!痛!痛!

68岁的王伯(化名)整天喊着痛!

衣服碰不得的痛!

没日没夜的痛!

像针扎、刀割一样的痛!


渐渐地...

老伴怨他娇气,儿子说他装病

身体健康的王伯到底是怎么回事?


//

68岁老伯天天喊痛

家人觉得是装病

//



68岁王伯,千岛湖人,在家务农,平时身体健朗。自从之前长了疱疹好了以后,在家天天喊痛,说一穿衣服背上就痛,像很多针在刺他后背、胸口,有时候甚至像刀子割一样痛。疼痛越来越影响生活质量,吃不香,睡不好。老伴却觉得王伯“老来娇”,越老越娇气,疱疹都已经长好了,还天天咧着嘴喊痛,小题大做。在杭州工作的儿子还为此跑回千岛湖好几次,带王伯在当地卫生所检查了个遍,没查出什么问题,儿子觉得王伯可能是想他多回家装病。

“儿啊,你带爸去大医院看看吧,不然活着没意思啊。”王伯再次给儿子打电话,工作繁忙的儿子想着索性带父亲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检查下,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痛起来要人命

//



前几日,王伯在儿子的带领下一脸愁容地来到浙大一院疼痛科门诊,“医生,我胸口和后背痛得厉害,衣服都穿不上,一碰就痛。”疼痛科主任冯智英主任医师检查后发现,王伯胸背部的皮肤上有疱疹结痂后的色素沉着,经验丰富的冯主任一语中的,“大伯,你这种痛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痛起来是很要不得的,我能理解。”

王伯一听,医生说理解他的痛,眼眶湿润了。王伯天天喊痛并不是因为“老来娇”、也不是装病,他是得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通常会有“痛觉超敏(无中生有)、痛觉过敏(打草惊蛇)、自发痛(无时不刻地痛)和感觉异常(麻木等)”等现象的出现,譬如平时穿衣服,衣服磨蹭一下就会造成皮肤剧烈疼痛,触觉如刀割、针刺、电击等等,导致患者不敢穿衣服,这就是痛觉超敏,王伯就是这样的情况。


//

这到底是什么“魔鬼”病?

这么痛!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急性期叫做“带状疱疹”,由一种嗜神经性病毒在侵入皮肤感觉神经末梢后,沿着神经移动到脊髓后根的神经节中,并且悄悄潜伏等待时机搞事情。当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如发烧、感冒、恶性肿瘤),病毒搞事情的机会就来了,它会导致神经节发炎、坏死,同时,皮肤出现疱疹。这也俗称“缠腰火丹”、“蛇缠腰”,以成簇水疱沿身体一侧呈带状分布排列且疼痛剧烈为特征。

大多数人都以为这是皮肤病,治好了就没事了,却不知道带状疱疹还有后遗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冯智英主任医师表示,年龄大的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0岁以上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为50%,7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为75%,约有10%~25%的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可持续超过一年以上。在门诊见到疼痛持续时间最长的病人长达18年余。

王伯就是这样,刚起疱的时候有点痛,不严重,就去当地卫生所治疗了几天,疱疹就愈合了,也就没当回事,没想到皮肤好了,痛却没走,而且越来越痛,结果是后遗症找上了王伯,王伯在疼痛科行神经调控微创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有希望不再复发。


01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好发于老年人


它特别“亲睐”老年人,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均有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的趋势。 

02
如何防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防患于未然!预防带状疱疹的发生:

1. 增强体质,营养均衡,保持心情舒畅,提高抗病能力。

2. 对于老年人、婴幼儿等免疫功能低下者,尽量不接触水痘、带状疱疹患者。

3. 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无论是否患过带状疱疹,建议应用带状疱疹疫苗进行预防

一旦发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应尽早积极足程治疗,预防后遗神经痛发生。及早到正规医院就诊,不要延误病情。疼痛严重、影响睡眠者,建议到疼痛科进行治疗。

治疗的目的:

1 .减轻疼痛,同时改善因疼痛导致的睡不好、吃不香,改善生活质量。

2 .达到断根的目的,从此不再疼痛!

03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如何治疗?据说打一针就可以消除疼痛?


除了防患于未然的疫苗,得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也可以打一针!
没有错!打一针就好!这里所说的打一针其实是神经调控微创治疗通过植入或非植入式的设备,利用电或化学手段影响神经系统疼痛信号传递、调节神经元及神经网络活动,最终产生镇痛作用、抑制炎症作用和促进神经修复的作用,包括神经射频、皮下感受器调控治疗、鞘内输注系统植入、脊髓电刺激术、神经阻滞等等。

浙大一院疼痛科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几个备用的治疗方案供患者和家属选择。很多免疫力低下、年老体弱的患者则同时需要较长的服药以控制症状。建议患者开始每周复诊1-2次,病情稳定以后每1-2周复诊一次。经过神经调控微创治疗后很多患者就疼痛明显减轻,甚至不再复发。同时需加强营养注意休息,提高免疫力。学习慢性疼痛的自我管理。

文字来源:浙大一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