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冬至开始数九,意味着进入全年最冷的三九天气。此时,尤其应注意保护身体阳气,以抵抗严寒和各种疾病的侵袭:起居上,应早睡晚起;注意通风,防止受季节性流感病毒的侵害;御寒保暖,精心养护心脑血管及其他慢性病患者;经常搓手按脚,睡前泡脚按摩,舒筋活血,防冻疮。
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易经》中提及“冬至阳生”,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冬至过后该如何进补,积蓄能量,来抵御湿冷的寒气呢?
建议多吃养阳、润燥、散寒食物,增加富含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满足热能供给,包括肉类、蛋类、鱼类及豆制品等,但要注意多元化,谷、果、肉、蔬菜应合理搭配,补充多种维生素,并适当补充高钙食品。另外,还可以多吃坚果,如花生、核桃、榛子、栗子等,坚果属热性,可以御寒,增强体质。
民间流传冬至“北方食饺,南吃汤圆”的习俗。我们南方人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意味着阳气始至,新一年的开始了。汤圆被视为补虚、调血、健脾、开胃之物,内馅主要以果料和干果为主,包括芝麻、核桃、花生、山楂等,营养丰富;外皮为温中益胃的糯米制成。《本草纲目》中提及,多食糯米补脾胃、益肺气,尤其适合脾胃虚寒者。但要注意宜在温热时食用,不宜搭配油腻食物,以防影响消化。
近年来,冬季进补膏方逐渐成为一种时尚。膏方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综合作用的特殊中药制剂,在我国应用已有千年历史,具有服用方便、口感怡人等特点,既能进补,又能防病治病,因此越来越受欢迎。
我院膏方门诊预约咨询电话:
0591-87678520
材料:猪蹄300克,水发黄豆100克,葱末、姜片、酱油、料酒、胡椒粉、盐适量。
做法:1.猪蹄洗净,剁块,加料酒焯去血水;黄豆洗净。2.油锅烧热,爆香姜片,放入猪蹄爆炒,加入黄豆、酱油、盐和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煮熟,调入葱末、胡椒粉即可。
功效:强肾养阳,强筋健骨,补血润燥。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其对于腰膝脚软弱无力者、血虚者、年老体弱者、产后缺奶者有一定辅助疗效;还有助于青少年生长发育和减缓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的速度。
材料:羊肉500克,当归10克,生姜块30克,盐、油适量。
做法:1.将羊肉洗净、切块,生姜块拍扁,当归用纱布包好备用。2.油锅加热后加生姜块略炒片刻,放入羊肉块共炒至血水干,再加入适量水及纱布包好的当归,煮沸后改用小火焖煮至肉熟烂,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补虚强体,温中散寒, 补血调经。尤其适用于冬季年老体虚者及妇女进补,对寒疝,虚劳,血虚头晕,面色苍白,经期头痛、乳胀、痛经,产后腹痛等症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注意:阴虚有热、温盛中满者不宜用本汤。
拓展阅读
相传“医圣”张仲景辞官回乡,正值冬季,大雪纷飞,好多百姓饥寒交迫,耳朵都冻伤了。于是他用祛寒的食材制作成像耳朵似的“姣耳”,又煮了祛寒汤,免费分发给百姓,帮百姓安全度过寒冬。从此,就有了“冬至吃饺子,耳朵冻不掉”的说法。
黄豆素有“肾谷豆”“植物肉”之称,是豆中之王,具有补肾强体、补钙壮骨、健脑益智、降脂控糖、保护血管等作用,适宜“三高”人群、更年期综合征、骨质增生患者食用。还可清热解毒,对于胃中积热、厌恶油腻有很好疗效。黄豆可以打豆浆饮用,亦可搭配杂粮煮粥或与肉煮食。
供稿:福州市中医院药膳食疗咨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