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网发布《关于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下称“《分工方案》”),包括鼓励落实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各类细则并责任分工到相关机构,在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方面的安排,明确将由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财政部负责研究取消中药饮片加成相关工作。
分工到位,这意味着取消中药饮片加成工作更进一步,也是医药分开政策的进一步推进。
改革不易,伴随着取消中药饮片相关意见发布的同时,业内既有支持者,也有反对声。但按照当前的政策形式来看,中药饮片取消加成已是大势所趋,思考如何更好地进行政策制定乃至落地,才是首要问题。
取消加成更进一步
其实早在4年前,相关政府部门就提出取消药品加成的主张,但明确中药饮片除外。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破除以药补医机制,试点城市所有公立医院推进医药分开,积极探索多种有效方式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
随后在2017年,新医改推出“大动作”,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药品加成,但中药饮片除外。
而从13年前开始,中药饮片的加价率曾被严格限制。2006年,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整顿药品和医疗服务市场价格秩序的意见》,中药饮片加价率控制在25%以内。
作为药品中被“特殊关照”的种类,中药饮片在今年首次被提出取消加成。今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发布,指出研究取消中药饮片加成相关工作。
不同于西药清晰的定价标准,中药饮片由于受加工成本、产品种类、管理成本等因素影响,其在相关政策制定考量中的特殊性主要在于其价格的形成机制。在中药饮片取消加成被排除在外数年后终于被提上议程,可以看出管理部门对于中药饮片在公立医院价格标准进行彻底改革的决心。随着政策一步步推进,有业内人士指出,中药饮片市场的价格或将进一步规范。
资料显示,在保留中药饮片加成、不计入药占比等利好政策的推动下,中药饮片行业的增速非常可观,2011年-2017年,中药饮片加工子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由854亿元增加到2165亿元。按照十三五规划,预计2020年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将有望比2016年扩大一倍,达3912亿元。
业内建议“不能一刀切地去取消”
随着取消中药饮片加成的意见出台,便引发了业内不同的声音。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意见将打击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行业发展。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创始人史立臣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西药的取消加成也涉及仓储管理成本的问题,但中药饮片相对复杂,相比起管理成本,更重要的是如何针对中药饮片价格形成机制的特点制定收费办法。例如,开药方等诊疗费、药材煎煮等服务成本是否应该核算进去。现在中药开处方不要钱,但资质不同的中医开出的药方分量不同,这部分价值又如何体现,其实中药真正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处方。
随着药品全面取消加成,一些试点城市已经就中药饮片取消加成进行了尝试探索,但几乎都在不同程度上遇到了现实难题。
今年10月,在厦门市政协十三届十八次常委会举行的重点提案民主监督会上,厦门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厦门市中药饮片目前加成比例为13%,无法完全弥补收入的亏损,拟将中药饮片的加成比例恢复至25%。
史立臣表示,在国外,诊疗费用是和药品费用完全分开的,但在国内医疗系统,医生开药方普遍免费,挂号费又微乎其微,诊疗价值体现不出来,以药补医,这也是商业贿赂形成的原因之一,因为个体的医生在诊疗上体现不出价值。
他最后说道,不能一刀切地去取消,应充分考虑到除药品之外的其他方面的价值所在,中国的医院是差额补款,公立医院自负盈亏,在财政补贴不到位的同时,如果一刀切地取消加成,医院的亏损是无法承担的。
《分工意见》还提出,促进中药饮片质量提升,健全中药饮片标准体系,促进中药饮片优质优价。可以看到,在政策对于中药行业发展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中药行业的未来前景不容小觑,但也任重道远,除了思考优质的同时如何做到优价,优价的同时如何保障医院的可持续经营也是确保医疗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