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过了冬至就是年

来源: 重庆市中医院/CQ-HTCM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冬  至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2019年12月22日12时19分,迎来“冬至”节气。这也是2019年最后的一个节气。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的消长,阳长阴消就象征暖来寒去。九,为“至阳”之数,也称老阳,九又是至大之数,“至阳之数”的积累意味着阴气的日益消减,累至九次已到了头,意味着寒去暖来,“春已深矣”了。从冬至这天开始,意味着我国进入了数九寒天。


在寒冷的冬至节气里,我们怎么样才能更好的度过寒冷的冬天呢?




冬日饮食




谚语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水饺吃。”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回到南阳时,正值大雪纷飞的冬天,他看见南阳乡亲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吃饺子这种习俗。

在而在南方,冬至这一天煮上一锅热腾腾的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和和满满。“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在外的人也该归家了......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冬至保健养身






药膳


冬至时阳气初生,火力方微,饮食养生宜顺应体内阳气潜藏,饮食性味宜减咸增苦,补理脾胃。在饮食选择上,可以选用羊肉、牛肉等血肉有情之品来滋养脏腑,可多吃核桃、芋头、海参、羊肾、益智仁、杜仲等补益肝肾之品,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补。


药膳





穴位贴敷保健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在疾病的调治过程中,将平衡人体阴阳与四季气候的特点有机结合,会有事半功倍之效。冬季天气寒冷,因此选在"三九"时节进行穴位贴敷,扶正祛邪,调补阴阳,不仅能够帮助人体抵抗外邪,预防疾病,而且也会对夏天三伏贴的疗效起到加强和巩固的作用。


穴位贴敷保健





针灸通穴


在冬至前后四天,加上冬至这一天共九天中,可以通过用艾条灸神阙穴的方法养生。把艾条点着后以肚脐为中心,熏灼肚脐周围就可以了。注意不要烫到皮肤,有温热的感觉即可。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钟。

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为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要穴。艾灸神阙穴可益气补阳,温肾健脾,祛风除湿,温阳救逆,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对身体非常有好处,甚至会使人第二年都少生病。


针灸通穴





起居宜忌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患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天冷也易冻伤。尤其要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头部、腹部和脚部。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冬阳宝贵,适当晒太阳可以提高免疫力。


起居宜忌




科室简介

重庆市中医院中医经典科,是重庆市首家中医经典专业临床学科,是医院最具中医特色的科室之一科室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理论为学术指导思想,对各名中医经验兼容并蓄诊治多种专科疾病。中医经典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以中医治疗为主的综合科室,科室拥有一支中医经典理论功底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技术过硬、医德医风良好的医疗护理团队。科室坚持“中医特色”发展思路,突出中药和各种中医特色疗法的综合运用,中医特色气氛浓厚。科室始终遵循“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突出中医疗法,疗效显著,特色鲜明,深受广大患者好评。


诊室地址:南桥寺门诊3楼名医馆旁

住院地址:南桥寺住院部A幢3楼

科室电话:医生办67063960 

                  护士站67063859


门诊排班

日期

       时间

上午

下午

周一

钟骏慧

杜   磊

张洪雷

姚秋菊

周二

王成虎

任   毅

杜  磊

周三

曹   晋

钟骏慧

黄晓苏

周四

任   毅

涂雅丹

张洪雷

钟骏慧

周五

曹   晋

张传志

陈照龙

周六

李秀华

曹   晋

周日

黄晓苏

王成虎

黄晓苏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外,部分稿件文字及图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撰文:王洁  编辑:鲍佳  审核:任毅 林贤梅

了解更多精彩科普知识

请关注重庆市中医院订阅号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预约挂号、交费

请关注重庆市中医院服务号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