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始建于1979年,距今40周年了。回望40年发展历程,几经搬迁,6次更名,伴随着新时代的步伐一路走来,沈家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断发展壮大。
回 眸
40年前名为“沈家门镇防治医院”,业务用房是租用的,位于荷外路4号。20名职工,设门诊室、妇科、针灸科和防保科。1980年,在租赁用房前面建造了医疗用房67平方米,同时更名为“沈家门镇卫生院”,增设了免疫接种室。1981年,防保科由荷外路4号搬入沈家门宫下路原存济医院二楼,专门从事沈家门镇的卫生防疫和计划免疫工作,这个“免疫接种站”沈家门人老幼皆知。
直到1993年底,在沈家门旧城改造中,“免疫接种站”所在的宫下路原存济医院二楼被拆除,沈家门镇卫生院被整体安排到宫下路67号居民住宅区楼群内,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但实际迁入是在三年后的1996年2月,时年挂“沈家门镇卫生院”和“沈家门接种站”二块牌子,免疫接种科和妇幼保健科均在此向社会提供服务。至2012年6月又从沈家门宫下路迁至沈家门东海东路原区妇幼保健所用房。
2001年6月,“沈家门镇卫生院”易名“沈家门街道卫生院”, 2014年12月经普陀区编办批准更名为“沈家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40年的运行变迁浓缩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壮大史。
2009年职工27人,全年医疗门诊量1.46万人次。10年后的2019年,拥有101名职工,单位规模为中心本级+ 1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 承担着沈家门街道各个社区村社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责,全年基本医疗门诊量达48.19万人次。建院时医疗设备简陋到仅有显微镜、听诊器和氧气瓶,而今随着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医疗设备达到396万元。
单位持续发展颠覆性的变化还数近五年。2015年中心党支部和行政领导班子换届。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政中,在强基层促发展的强势推进中,新一届领导班子凝心聚力,带领职工奋发有为,无论是队伍建设、单位规模还是社会效益,多个指标都达到了建院以来“之最”,荣誉墙上闪亮的奖牌诉说着沈卫人甘于奉献、争创一流的今昔。
党建引领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
新一届支委注重党建工作融入医疗卫生服务实践,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队伍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打造讲政治、有活力、能战斗的基层党组织,支部先后荣获街道级“十佳基层党组织”、“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
强化基层支部建设,狠抓行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
在街道党工委和区卫健局党委的领导下,党支部发挥支部引领和先锋示范作用,为单位持续发展和基层党建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注重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认真践行“两学一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决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以医德医风和制度建设为重点,以问题为导向,落实规章制度,健全内部管理,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从严落实医药卫生行业“九不准”规定,建立“阳光用药”制度和电子监管系统,防微杜渐,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政治定力。
抓载体,促活力,进一步提升队伍综合素质。
强化先进性教育,以“礼貌待人、微笑服务”为载体,党员示范带头践行,增强党性修养和服务意识,甘于奉献、主动承担繁重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工作,在卫生服务实践中凸显党建引领作用和先锋示范作用。二名党员职工先后入选“普陀好人榜”,事迹荣登舟山晚报“新区-好人”版面,被誉为“社区里的健康好管家”。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文明城市创建、志愿者常态服务、公益宣教、困难帮扶等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成功创建成为“区级文明单位”、市级“巾帼文明岗”和省级首届“敬老文明号”单位。
巾帼文明岗
各项先进荣誉墙
心系群众健康,奉献大爱仁心
中心领导班子真抓实干,敢于担当,狠抓内部管理,补短板,树形象,带领干部职工积极践行初心使命,做好基层群众的健康守门人。
服务环境日新月异,就医体验多样精采。
最佳就医环境始于2017年。这一年,在政府主导的医疗资源整合中,沈家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顺利完成搬迁,就医环境空前改善。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的新址宽敞明亮,客厅式休息区优雅舒适,儿童活动区童趣洋溢,各种健教类书籍琳琅满目,母婴室设施齐全。每一处细节装饰紧扣妇幼保健特点,围绕安全、温馨、适意的要求精雕细啄,尽显人性化设计,得到群众和社会高度认同。
中心本级科室设置更加精细规范,有预防接种科、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精神卫生科、慢病门诊、网络医院、计划生育指导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超声、心电诊断专业)和便民服务窗口等,开放式的服务窗口与服务对象零距离交流,了解需求更直接,提供个性化服务更精准。
预防接种科按照五星级标准倾力打造,疫苗冷链管理严格规范,每个接种工作台配置小冰箱,确保疫苗质量。优化细化预防接种流程,2019年常规接种2.69万针次。作为市级乡镇卫生院孕产妇保健规范门诊和儿童保健规范门诊,妇、幼保健科认真规范开展早孕建册、产前检查、产后访视、孕期健教、婴幼儿生长发育体格检查、集居儿童健康管理等服务内容,为普陀区妇幼保健事业作出了应有贡献和不俗业绩。2017年初妇计整合后中心新设计划生育指导科,同年创建成功“省级流动人口卫生计生规范化服务中心”,使普陀区流动人口又增“服务之家”,获得《舟山日报》头版头条撰文关注。
融入医共体建设,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2018年4月,中心又称普陀医院沈家门分院,全面融入以普陀医院为龙头的医共体一体化建设中,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多项举措完成国家规定动作,签约履约并重,对重点人群跟进服务积极提供精细管理,注重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促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格局的形成,使广大群众受益于公共卫生服务。至2019年12月,累计签约人数已达2.49万人,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残疾人、(含三瘫一截)、失独家庭、特困、0-6岁儿童、孕产妇等人群。社区居民对“健康服务到家庭”有更真切的获得感,所属站室获社区居民所赠锦旗5 面,赞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为“门对门的社区医院,心贴心的健康管家”。2019年8-9月间,《今日普陀》、《舟山晚报》分别以“当好群众‘守门人’”、“有一种温暖,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题报道沈家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方位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赞扬家庭医生不辞辛苦,为耄耋老人送医送药送温暖的医者仁心。
(上下滑动浏览)
本着“少跑”“近跑”“不跑”的要求,中心在启动网络医院、精障患者管理、预防接种、妇幼保健服务等方面尽最大努力简化流程,减少群众负担,积极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让群众切实体验便捷和实惠,体验就医问药可及性的大健康环境。基本医疗服务能力逐年提升,2017年至2019年医疗门诊人次分别达31.05万、42.47万和48.19人次。
微笑服务,医院文化建设力争新高度
40年岁月流淌,日积月累沉淀下了单位文化建设的品质效应。今日的沈家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度建设持续完善,规章制度管人管事,自成方圆,干部职工队伍团结和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继续教育与学历提升热情不断刷新,与时俱进理念深入人心;重视信息化建设,用好信息化工具,率先在区内基层卫生单位开设微信公众平台,营造向善向上的舆论氛围。其中《签约对象送锦旗,医共体建设展成效》的微报道还被省卫计委采用。干部职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崇尚正能量,微笑服务,爱岗敬业,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改善医疗服务一直在路上,站在新年的起点,面对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沈卫人决心不负使命砥砺前行,在普陀卫生志上续写不懈奋斗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