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用心用情,
他是病人的精神支柱;
倾囊相授,
他是同事眼中无私的大哥。
他用对家庭的亏欠,
为患者撑起生的希望。
2020年1月2日晚上,玉环市首届“最美新玉环人”颁奖仪式在市传媒中心一号演播厅内隆重举行,我院肝胆、胃肠外科医生毛禹作为10位“最美新玉环人”之一受表彰。
1
心怀梦想背井离乡
为玉环医疗“全家总动员”
父母都是医生,从小在医院大楼里长大的毛禹,对医院有一种特殊的情感,高考后毫不犹豫选择了临床医学,大学毕业回到老家医院从事外科,子承父业。期间结识了妻子刘莹——同家医院的眼科护士。
毛禹
2016年,已经36岁的毛禹在浏览丁香网时,被玉环市人民医院一则“人才引进”的消息深深吸引,同年的盛夏时节,心里有梦的他携妻跨越1440公里,披星戴月坐了10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了玉环。从此,毛禹全家人的生活轨迹也就此跟着改变。
在玉环市人民医院的第一个夜班,凌晨时分,毛禹就遇到了一位胃穿孔需紧急手术的病人。生死一线间,他当机立断,干净利落地为这位母亲做了“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这是毛禹来到玉环后主刀的第一台手术,以着创伤小、恢复快的微创技术,他不仅挽救了一条生命,还成为了医院史上用腹腔镜治疗胃穿孔的第一人。
【毛禹(中)在做腹腔镜下手术】
虽是新玉环人,毛禹却早早就有了主人翁精神。在玉环安定不久,当听闻医院各科医生还紧缺,他又“怂恿”本已退休的父母亲重拾工作热情,60多岁的父母亲一同收拾行囊搬迁到了玉环,毛禹的一儿一女也跟随而来。
2
全心全意治病救人
“老大哥”不留余力
交通不便的海岛玉环,医疗人才向来稀缺。毛禹所在科室加上他也只有6名医生,却要承担起住院病房、门诊、急诊的所有工作,工作量和复杂程度远远超过老家医院。但是,毛禹没有退却,他快速克服语言困难,不管是住院病房繁杂的日常工作、还是日就诊量最高达100多人次的门诊、瞬息万变的急诊,他都一一攻破,快速上手。
即使再忙,毛禹仍不忘技术钻研。擅长微创技术的他,携手科室医生们大力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腹股沟疝修补、阑尾切除等一系列微创手术。技术在手,毛禹也总是不遗余力地将自己的技术经验传授于科内的年轻医生。
“毛禹为人热心,有求必应,总是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帮助别人,特别是对年资轻的医生很是照顾,总是不留余力地把技术传授给我们。”叶建平告诉,科内许多年资低的年轻医生都是在毛禹这位“老大哥”的帮助下,渐渐熟练掌握了各类腹腔镜手术技术。
3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用情对待每一个人
医院外科有许许多多的癌症患者,有些人是幸运的,一发现时仍有搏一搏的机会,而许多人却总不被命运眷顾,一旦发现就是癌症晚期。
在毛禹诊治的众多病人中,曾有一位42岁的胃癌晚期患者,且是胃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印戒细胞癌”,整个胃部已经如皮革般硬化。家人瞒下了时日无多的残忍事实,带着他住进了玉环市人民医院,而毛禹就是主管医生。
住院期间,这位胃癌病人每天都会找毛禹“谈心说事”,经常一聊就是半小时。每次,哪怕再忙,毛禹都会先放下手头的工作,耐心陪伴,认真聆听,宽慰他要积极治疗。或许是带着一丝希望,本可能以“天”计算的生命,最终这位病人在毛禹的陪伴下又渡过了两个月。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每天半小时的陪伴是毛禹对医学精神最好的诠释。
4
三年只看一场电影
对儿女满是亏欠
自从扎根玉环,毛禹一心扎在岗位上,鲜有时间陪伴儿女。每每提起儿女,毛禹心里满是愧疚。
妻子刘莹告诉,来玉环后,7岁的女儿刚上一年级,学校少先队员入队仪式要求家长参加,并有为孩子佩戴红领巾的仪式环节。活动前,毛禹本答应前往,却因急诊手术而不能出席。
当天,女儿成了全班里唯一一个没有家长出席的孩子。在佩戴红领巾的环节,她脸上满是失落,眼泪止不住得流却硬憋着不出声。可回家时,女儿却只字未提,没有任何抱怨,因为她心里清楚,爸爸是在治病救人。
弹指一挥间,毛禹来到玉环已经匆匆三载。三年时间,他只回过老家一次,只陪儿女看过一场电影。三年时间,毛禹在玉环这片热土上,用心做事,用情对人,以高超的微创技术赢得同行们的尊敬,用无私的爱心奉献换来了病人的爱戴,把时间,留给了救治过的1万余位病人,把自己,献给了玉环医疗事业。
一片天空 放飞一个梦想
一方土地 生长一个希望
头顶一片天 脚踏一方土
为最美新玉环人毛禹点赞
来源 | 党政办 陈真真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