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来源:医药研究僧;图片来源:原文配图
本公众号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
导语: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回首过去的一年,发端于2018年政府机构改革之后的成立的医保局,因为掌握了医药市场最为重要的药械产品价格机制决定权和最终支付权,成为左右甚至引领医药市场发展的主要舵手。纵观过去的2019年,医保主导的“带量采购”在年初行业尚有疑虑,中间甚至有部分协会联手反对,到在年末的最后一天成为2020年医药行业最大的确定性事件。
医保局自成立以来,先从打击骗保、套保的治标手段做起,通过带量采购,医保目录调整等机会逐步为行业树立价值导向的发展理念。在制度建设和改革措施上,医保局通过财务核查、DRG试点、行业诚信制度等等系列举措为行业建立新的运营规则。通过价值理念的传输和规则制度的设立,作为国内医疗医药市场最大的单一机构买方,虽然有部门间的掣肘和制约,一旦医保通过规则制度和法治体系建设最终出台医疗服务和医药产品的——医保支付标准/医保支付价,价格杠杆的巨大威力都将对行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站在新的起点,笔者认为2020年医药行业发展将有以下特点:
一、增速持续下行
2019年2月10日至12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继续重申了高质量发展的主基调,国内宏观经济从‘保8’到2020年‘保6’甚至‘破6’都成为可能。在此大背景下,预计2019年中国医药行业增速相较2018年将大幅跳水,2019年医药行业增速首次低于同期GDP的增速。
一直以来,笔者认为作为朝阳行业,决定医药行业市场空间和规模的社会的筹资水平和支付能力,而不是所谓的对健康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需求。老龄化使得医药市场需求增加,但是技术进步和社会效率提升不及预期,劳动力减少使得社会财富难以支撑高速增长的需求。唯一的结果就是政府加强干预,推动行业在有限的成本内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这一点中国如此,美国亦如此。
在支付能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对于企业来说,未来的市场竞争不仅仅是存量市场之争,甚至是残量市场之争。
二、内部分化加剧
与行业增速下滑发展相伴的,是行业内部出现了剧烈分化。以2015年的药监系统改革为分界,拥有历史资源积累,快速拥抱新变革和从事价值创造创新的龙头企业因为各自的资源禀赋逆势增长。在此过程中,内部的管理能力提升、组织结构演变;以及外部的资本、人才等要素资源也开始快速向头部企业集中靠拢。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1-11月份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实现收入同比增加8.9%,利润总额同比增加11%。在二级市场,各细分领域的顶级龙头如恒瑞医药、爱尔眼科、药明康德等从较贵走向了很贵,又走向了更贵,跑赢了估值&增速匹配程度更好的医药1.5线或2线龙头。
三、药价持续下行
2018年,国务院政府机构改革国家医保局成立。按照职责划分,医保局掌握了药械产品价格准入的权杖。作为医药市场上最终的支付方,医保局同样首先从药品领域改革。从4+7试点、4+7扩围到第二批带量采购;虽然医保局从未以降价幅度作为衡量带量采购的成功的标准,但是根据预期,50%以上的降价幅度成为带量采购的隐形合格线。梳理医保局领导最新的政策意见,预计2020年药品带量采购将成碎片化,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态势席卷全国。
根据第二批带量采购的文件精神,未来国家将建立常态化、机制化的带量采购制度,以降低药品价格,减轻人民群众的用药负担。
此外,在4+7带量采购向更大区域和范围拓展的同时,医保局初步形成了按照药品通用名制定医保支付标准的政策预期。照此发展方向,药品的医保支付标准将由此前的以各自厂牌中标价比例报销转变成按照同类国产药品的最低中标价报销。国内80%以上的处方药都由医疗机构销售,价格杠杆的巨大撬动作用必将对生产企业的价格策略产生巨大影响。原料制剂一体化以及成本费用控制能力同样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变革风雨中前进,名扬与您携手共渡。